-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的历史时期。
史料实证:
通过对教材第61页“材料研读”的探究,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租地农场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通过阅读教材第62页“相关史事”,加深对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生产关系的认识。
历史解释:
知道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家国情怀:
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点】
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教学难点】
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这幅中世纪农民耕种作物的图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受封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探究新知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阅读材料,思考:公元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巴黎、伦敦,其中,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万人。
——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一卷
材料二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原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提示: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使人口特别是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多,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已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教师提问:庄园经济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中世纪的欧洲人将会怎样做?
提示:开展垦殖运动。
教师总结:11世纪以后,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第二段正文内容,思考:随着垦殖运动的开展,西欧庄园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图示呈现:
3.垦殖运动下,庄园里的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先前被束缚的农奴离开了庄园,领主只能出租手里的土地以维持生计,这使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欧产生了一种什么新生事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租地农场的建立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租地农场的建立经过:
4.教师出示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租地农场的富余产品去哪儿了?
劳役的减少和消失,必然导致加洛林时代存在的领地与土地占有之间那种紧密联系的破裂。于是佃户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处理他们的劳动。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更多作物,并将多余的收成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他们需要支付的租税。
——[英]M.M.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一卷)
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补充:租地农场的产品主要推向市场。因此,租地农场的生产格外关注市场需求。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农畜产品进入市场,西欧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这也是租地农场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的不同之处。
5.教师讲述:剩余农产品增多并远销到东方,推动手工业不断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为市场而生产。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手工工场。
学生阅读教材第61-62页手工工场的相关内容,思考:手工工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手工工场有什么特点?
提示:阶段:
特点:商人(或富裕手工业者)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6.新的生产方式下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4欣赏与设计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1变化的量(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2正比例(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3画一画(同步分层作业).docx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4反比例同步分层作业.docx
- 第01课 社戏(分层作业).docx
- 第1课 邓稼先(分层作业).docx
- 第1课 古代埃及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课 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6课 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