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土壤碱性的表示方法(1)土壤碱性的高低用pH值表示,越大碱性越强,碱性过强,对植物或微生物(少数耐碱或喜碱的除外)的生长不利。(2)碱度:Na2CO3和NaHCO3(cmol/kg)(3)Na+饱和度:碱化度=(交换性钠/阳离子交换量)×100%碱化度在5%-20%时称碱化土,20%时称碱土。(三)土壤酸碱性对植物及土壤肥力的影响1、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些植物可在很宽的pH范围内正常生长,大多数植物在pH9.0或2.5的情况下都难以生长。喜酸植物:杜鹃属、越桔属、茶花属、杉木、松树、橡胶树、帚石兰喜钙植物:紫花苜蓿、草木犀、南天竺、柏属、椴树、榆树等喜盐碱植物:柽柳、沙枣、枸杞等2、植物病虫害与土壤酸碱性直接相关1)地下害虫往往要求一定范围的pH环境条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龟子喜碱;2)有些病害只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发作,悴倒病往往在碱性和中性土壤上发生。3.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影响微生物活动。(2)影响养分的有效性。(3)影响土壤结构。在正常范围内,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敏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pH值影响土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各种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氮在pH6~8时有效性较高,是由于pH在小于6时,固氮菌活动降低,而大于8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磷在pH6.5~7.5时有效性较高,由于在pH小于6.5时,易形成磷酸铁、磷酸铝,有效性降低,在pH高于7.5时,则易形成磷酸二氢钙;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钾、钙、镁容易流失,导致这些元素缺乏。在pH高于8.5时,土壤钠离子增加,钙、镁离子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淀,因此钙、镁的有效性在pH6~8时最好。铁、锰、铜、锌、钴五种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钼酸盐不溶于酸而溶于碱,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酸盐在pH5~7.5时有效性较好。(四)土壤酸碱性的调节1、调节酸性土壤,最常用的方法是施加石灰,我国多施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而国外常用碳酸钙粉末。过量使用石灰,会使有机质过度分解,导致土壤板结。2、调节碱性土壤,常使用石膏(CaSO4)或硫酸亚铁或硫磺等使用石膏是通过离子代换作用把土壤中有害的钠离子代换出来,在结合灌水使之淋洗出去。第四节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一、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类型及特点南方红壤、黄壤黄土性土壤干旱区土壤东北森林草原土壤水稻土红壤景观图剖面图砖红壤景观图剖面图黄壤景观图剖面图干旱盐土景观图剖面图水稻土景观图剖面图二、土壤培养(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1.良好的土体结构:土体结构是指土壤在一定深度内上下土层的垂直结构,它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结合。高度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都具有上虚下实的土体构造,即耕作层疏松、深厚(一般在30cm左右),质地较轻;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粘。2.适量的、协调的土壤养分北方高产旱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20g/kg以上,全氮含量达1~1.5g/kg,速效磷含量10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150~200mg/kg以上,阳离子交换量20cmol/kg以上。3.良好的物理性质肥沃土壤:土壤容重1.10~1.25g/cm3,土壤总孔度50%或稍大于50%,其中通气孔度一般在10%。(二)高产肥沃土壤培肥1、增施有机肥科学施肥2、合理灌排3.合理轮作用养结合4.深耕改土加速土壤熟化5.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三)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利用(一)旱坡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利用1.植树造林——根本措施2.种植绿肥牧草3.坡面工程措施4.推广有机旱作种植技术如:免耕、秸秆覆田等。5.发展灌溉农业、选育抗旱新品种(二)低产水稻田土壤的利用与改良1.水利措施:修山塘、水库等,挖排灌渠道、淡水冲盐水等。2.施肥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