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单元教学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解读与核心知识背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
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的大致是1915—1923年的历史,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这一问题进行展开的。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
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这次运动后,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
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
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来看,已经在前一单元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辛亥革命,应
该说对本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初中学生学得快,知识遗忘得也快。
从能力基础来看,他们思维活跃,有表现欲,但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
渡的阶段,易接受形象事物,不易理解抽象事物。看图能力、分析材料能力欠缺,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从学习态度来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
趣还是很浓厚的,特别是对历史故事、图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
四、素养目
【史料实证】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史料的鉴别和理解
能力。
通过纪录片和文字材料等,探究总结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和意义,培养
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读《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解释】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内
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从而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
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涨是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和奋斗
的结果,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时空坐
六、知识结构
七、阶段特征
(1)政治: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
(2)经济:民族工业在经历“短暂的春天”后,开始走向萧条。
(3)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八、必背重点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
②新旧思想激烈冲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5.口号(核心):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
指科学】
6.主要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科学;③提倡新文学,反
对旧文学
7.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国人受到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洗
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文学革命。
8.局限: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偏激的。
【提示】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
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将反封建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
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②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