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国学经典永流传——说话的艺术与智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第一单元国学经典永流传——说话的艺术与智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七课时国学经典永流传——说话的艺术与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交流说话的力量

2.梳理阐述古人之道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鉴赏交流说话的力量

2.梳理阐述古人之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各位朋友,欢迎走进中国首档青少年大型国学体验益智类节目《少年国学派》。今天在国学导师的带领下,五组战队的少年们将踏上国学成长进阶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

学无止境,国学少年成长正当时,让我们开启本场第一环节——国学梦剧场,让国学活起来。

学习活动一:

穿越时空再现历史

任务1:改编课本剧

从本单元五篇文本中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对话场景改编为情景短剧。

要求:将文言文改为现代文剧本,人物形象符合原文,突出对话的精彩性,5分钟左右。

任务2:演绎课本剧

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情景短剧,模拟对话现场,注重现场的真实感,注重说话人语气、语调、情感等要素的融合,专家评委根据评价表为本轮评比打分。

学习活动二:

品悟先贤智慧

任务1:赏读——话语的力量

1.赏读交流:赏读孟子说服齐宣王、烛之武说服秦伯,刘邦向项伯陈情,刘邦向项王谢罪,樊哙闯帐慷慨陈词……在这几幕历史剧中,你认为哪一次的交谈最有智慧,最成功,请结合文本谈一谈这些对话具备哪些特点,这些言词又是怎样转变他人的思想,改变危难局面的?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然后各组战队交流展示。

选段1:《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与齐宣王第三回合的论辩:“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预设:孟子论辩,因势利导,环环相扣,蕴含五步:

①欲擒故纵,旁敲侧击,逼宣王自己说“将以求吾所大欲”“吾不为是也”;

②排山倒海,揭示宣王“大欲”的实质,点明图霸不可能实现;

③乘胜追击,指出以武力图霸将导致灾祸;

④用“邹与楚战”点明胜负强弱之理;

⑤正面描绘“发施仁政”的美好图景。

选段2:《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烛之武说服秦王的过程:“秦、晋亡郑……唯君图之。”

预设:首先,烛之武退一步避其锐气。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一句自认处于必败之地的话,很自然地使秦穆公放松了警惕。其次,推心置腹地为对方分析利害关系,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析“亡郑不利于秦,存郑反倒可以共其乏困”的局势对秦有利而无害。再次,提出“晋国诚信”的问题,让秦穆公认识到晋国的野心必会给秦国帶来威胁。烛之武立足现实、纵横历史与未来,着眼于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关系和利益纠葛,情理兼备、步步深入,最终说退秦师。

由《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探究古代说辞艺术。

尊重对方,因人而异。

避实就虚,迂回婉转。

分析利弊,切中要害。

2.赏读抢答:国学我知道,参考下面表格,进行抢答。

烛之武层析利弊,秦军倒戈,晋军撤围,兵不血刃,存郑保民;孟子取譬设喻,因势利导,步步深入,去霸推仁。

历史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战国的苏秦、张仪口若悬河、舌如利刃,纵横裨阖,主宰时局;绳池之会,蔺相如慷慨陈词,镇服强秦,不辱使命;三国诸葛亮,舌战群儒,挫败江东英豪。

古人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锋端更加利害。观古知今,体味中国古代说辞艺术,感受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之师、解燃眉之急的妙处。理性分析对话,体察说服他人的言辞之美,从而学习让他人更易于接受的表达方法。

任务2:梳理——古人阐述之道

悟先贤智慧,汲话语力量。通过五则历史事件,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写在答题板上。

学习活动三:

国学大比拼鉴古知今向未来

任务1:辩一辩——少年自有少年强

辩论赛:《周易》《诗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都有各自产生的背景,今天,阅读这些经典对我们是否还有意义?以“信息时代是否需要阅读经典”为题展开辩论赛。

辩题:信息时代需要阅读经典VS信息时代不需要阅读经典

准备:

五组战队配组构成正反方,结合本单元五则历史故事的论辩技巧,联系课外查阅的相关资料,正反方辩手(分组)就观点写出300字左右的辩词,并在课堂上展开现场辩论赛。

正反方各推荐四位辩手进行辩论,明确各辩手职责,二辩、三辩因其负责驳论、质询、推论、导引等,须能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