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概论课件.ppt

文物保护概论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又增加了在新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第四章第四十六條中:“修復館藏文物,不得改變館藏文物的原狀”。在1986年頒佈的《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中第五章第二十五條規定:“藏品在修復時,不得隨意改變其形狀、色彩、紋飾、銘文等。修復前、後要做好照、測繪紀錄,修復前應由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制定修復方案,修復重要做好配方、用料、工藝流程等記錄。修復工作完成後,這些資料均應歸入檔案,並在編目卡中注明”。普遍同意,但並不都認真執行。不認真執行的原因主要有關於“原狀”的意思不明確。何時的原狀為原狀?不明確。比較含糊。是文物埋藏前的,還是埋藏後的?破壞前的還是破壞後的?等等問題。利弊取捨(四川皇澤寺)龍門石窟在中國由於審美的取向,強調

-修舊如舊修復中另外還有三條一般公認的原則:⑴過程的可逆性原則。⑵滿足所有物品內在需求的原則。⑶文物材料自身老化變質的結果不應偽裝起來或除掉。⑴過程的可逆性原則。表述了處理方法一般情況下,即使是修復後的文物,一旦需要更換修復材料或者不需要原修復材料時,可以設法去除並能使文物恢復到處理前的狀態。(不可行性,與可再處理性)⑵滿足所有物品內在需求的原則。是指文物的損壞部分應盡可能得到保護,而使其不再轉移,不應出現“保護性損害”。這些原則都是我們在工作中應遵守的。另外,1992年5月在西安召開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李瑞環同志提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這一方針,比較適合目前我國文物保護的現狀和需要。因為需要搶救性保護的文物太多了。這主要是針對文物保護的迫切性提出來的。並列如新的文物保護法,在第一章第四條:“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病害調查,與搶救修復之間的矛盾。從“吳哥窟”到“龍門”石窟“四保存原則”⑴保存文物的原有的形制;⑵保存文物的原有結構;⑶保存文物的原來的製作材料;⑷保存文物原有的製作工藝技術。保護修復文物,既要以科學技術的方法防止其損壞,延長使用壽命,更應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文物保護的本質就是保護文物所蘊含的這三個價值,並不單單是文物材料本身。同時文物材料是這些資訊的載體,我們往往是通過保護文物材料來達到保護文物歷史文化資訊的目的。四保存原則就是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總結出來的。最小干預原則盡可能多地保留原件及原有(結構)位置,盡可能地按原物的藝術風格、形式進行“連接”,只要不影響文物的(力學)穩定性,不要刻意彌補其表面的殘缺不全。不改變原狀原則現代材料的使用應保持在最低的限度(包括修補和滲透加固)中國文物保護中一個里程碑

性的檔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文物保護發展簡史關於文物保護的歷史,從正規的文物保護上講,真是沒有什麼可談的,因為時間太短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沒有人認真地研究過它。古人的收藏早期的文物保護與收藏有著密切的聯繫。正是由於人們收藏,並認為有價值,在損壞了之後才會想到修復和保護。從這裏也可以看到,修復是包含在文物保護的範疇之中的。早在遠古,人們的收藏活動由的是出於對原始信仰的虔誠,或對祖先的崇拜,或者對自己勞動的珍視,有的出於審美(儘管有人認為比較原始)。這些收藏或許並不是處於在文物這個概念上的。也可稱為無意識的文物收藏。(古玩與文物)西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古希臘。同時也接受了一些希臘文化,注意搜求文化藝術品,把數以千計的銅像、石刻運回羅馬,建造寺院,陳列其中。當時就有用牛奶和石灰水保護大理石石刻的方法。相當一個時期,這類收藏出於宣傳和作為財富的象徵。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青銅器上,經常見到用銘文的形式寫道:“永保用”。這個目的雖然並不是出於保護文物,但客觀上,必定再想用一些辦法去保護它,使它能更長時間的保存下去。從一些出土的青銅器,可以發現一些修補是在使用中損壞後進行的修補。有些當然是製造中出現問題而進行的修補。(使用價值的保護)陝西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銅器,在埋藏青銅器周圍就使用了草木灰,可以看出,古人還是掌握了一些保護方法的,有些甚至非常有效,有些具體機理有些我們現在還解釋不清。從一些古墓葬的發掘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密封保存方法,這肯定不會來自不斷檢查以前人的墓葬保存狀況。大多應出自日常生活中保存物品的經驗。在宋代,文物的收藏、保存和研究到了一個高潮。由於皇帝喜歡,上行下效,收藏研究文物很時興。僅宋徽宗收藏的古代文物就多達6000餘件。歐陽修專門收藏歷代石刻拓本;李公麟收藏青銅器,並對夏商以來的禮器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考定其次序、辨別款識。收藏必然與保護修復相聯系,有記載的古代青銅器修復技術,就出現於宋代。漢代的許慎,他的《說文解字》就反映了他對古代器物上的銘文進行了研究。(比較牽強)自從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