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碳指数指标体系(方法学).pptx

城市双碳指数指标体系(方法学).ppt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双碳指数指标体系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为基础理论,以解析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为路径,综合考虑能源、工业、交通、生活等碳排放领域,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我国城市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指数。该指数是2021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成立课题组共同开发的。其指数评价主要依据课题组构建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减排趋势3个一级指标,宏观目标、能力建设、能源消费等7个二级指标,以及碳达峰目标、碳中和目标、试点示范等14个三级指标,并采用决策者赋权法对各级指标赋予相应权重。2022年课题组对指标体系做出了进一步升级,详见表1。表1城市双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及权重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名称指标权重城市双碳指数(1)气候雄心(0.3)宏观目标(0.5)碳达峰目标0.135碳中和相关目标0.015能力建设(0.5)试点示范建设0.06统计核算披露0.06节能环保投入占比0.03低碳状态(0.4)能源消费(0.3)全社会电力消耗强度0.03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0.084经济社会结构(0.4)二产占比0.08新能源车渗透率0.048人均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0.016垃圾分类指数0.016碳排放水平(0.3)人均碳排放量0.048单位GDP碳排放量0.072排放趋势(0.3)碳排放趋势检验0.15碳排放脱钩指数0.12碳排放量变化率0.03指标解释碳达峰目标指标解释:该指标主要考察城市碳达峰目标年设定的远近,目标年越近表明其气候雄心越大,得分越高。碳中和相关目标指标解释:该指标主要考察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雄心,包括碳中和目标年、中长期碳排放削减目标、碳减排专项行动等方面,目标年越早、减排目标及路径越明确的得分越高。考虑到目前明确提出中和目标的城市较少,此项指标可作为后期动态评价的预备性指标,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而逐渐显示其重要性。试点示范建设指标解释:该指标反映各地区开展各领域低碳建设的积极性,主要包括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省级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低碳交通试点示范城市试点、中芬低碳生态试点城市、中美低碳生态城市、中欧低碳生态城市、中瑞低碳城市等合作试点城市,以及低碳城镇/社区试点、碳普惠制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试点建设工作。统计核算披露指标解释:该指标主要表征城市层面的碳信息披露与制度建设,以及城市层面的能源消费数据公开情况。该指标主要考查各地在碳排放数据及能源消费数据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鉴于全国的碳披露制度尚未明确,故针对碳信息披露数据主要从制度构建、企业排放数据公开度角度考察,鉴于能源消费数据与碳排放的紧密联系,结合城市能源数据公开度的缺失,故此处设置主要作为一个督促性指标。节能环保投入占比(%) 指标解释: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反映区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测算方法:节能环保投入占比=节能环保支出/GDP×100%数据来源:节能环保指出数据来自城市统计年鉴,GDP数据来自城市统计年鉴。全社会电力消耗强度(千瓦时/万元) 指标解释:因城市尺度的能源数据缺失较大,此处采用单位GDP全社会用电量代替综合能耗强度,又称单位GDP电耗,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力,该指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测算方法:全社会电力消耗强度=全社会用电量/GDP数据来源:全社会用电量来自城市统计年鉴和城市统计公报,GDP数据来自城市统计年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指标解释: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表征一个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直接引用数据数据来源: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十四五规划文件二产占比(%) 指标解释: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征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又以工业为主,因此能够反映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低碳化程度。测算方法:直接引用数据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新能源车渗透率(%) 指标解释:指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比重。测算方法:新能源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狭义乘用车市场全年销量数据来源:新车交强险购买数人均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辆/万人) 指标解释:指一定时期内,按城市人口

文档评论(0)

随风飘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人力资源管理师持证人

一个写作爱好者,与大家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7日上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