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7文言文的主旨理解.pdfVIP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7文言文的主旨理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07.文言文的主旨理解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一、常考题型

(1)“原因类”问题。

(2)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

(3)道理启示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二、答题技

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

(1)抓标题:寓言故事的启示。

(2)抓内容;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抓人物:人物的主次和关系;

(4)抓句子:找到议论句或抒情句;

2.筛选信息,逐步分析。

3.读出的情感态度。

【答题方法】

注意:

(1)注意是否要求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和翻译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课外常见的道理启示:

处事待人

1待人要宽厚。

2.虚心求教。

3.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

4.忧患意识。

5.诚实守信。

6.廉洁不贪,洁身自好。

7.孝顺。

讽刺批判

1.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

2.讽刺了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3.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4.讽刺吝啬,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答题格式】

表明态度+文本翻译解释+点明主旨+联系实际

【课堂练习】

文言文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③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

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护:掩盖,遮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2

()席上啖菱:()欲以去热也: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2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文言文阅读。

《犬子》

有一妇人,中年得子,视若掌珍。凡诸百事,均不使为。及至弱冠,衣食起居,需人料理。须人

料理,如襁褓然。

或有老者,劝妇人曰:“当教使言语。”妇人答曰:“我在,彼何必言!”或有邻居,劝妇人

曰:“当教使自理。”妇人答曰:“我在,彼何须自理!”

及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人名之曰:犬人。

1.解释括号里字的意思

(昔)有一妇人:均不使(为):

(彼)何必言:人(名)之曰:

2.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及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林琴南敬师

①②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

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脩之礼?”即呼

④⑤

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孝廉好:林纾,字琴南,福建闵县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代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脩:捆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是古时学生送给教

师的报酬。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携带。

1“”“”

.联系上下文可知,以袜实米中实的意思是()

A.果实,种子B.实际,事实C.放进,装满D.事实,实际

2.你认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下列哪一项最能表达你对老师六年来辛勤教诲你的感恩之情?()

A.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