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人类天生怜悯,在理性的路上记住感性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揣摩其语言和行文特色。
2.注重学习这篇驳论文中的驳论方法,掌握其使用的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升论证能力。
3.通过品读赏鉴,深入探究,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论证的脉络,分析论证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学
(一)
【导入设计一】
东方有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西方有卢梭说“怜悯是人的天性”。之前我们学过了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卢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
【导入设计二】
《怜悯是人的天性》是一篇比较抽象的哲理性强的经典理论文章,节选自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重要论著《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在精神道德层面上,卢梭从最纯粹的心灵出发,认为怜悯心时先于人类理性的原驱动力,是人的心灵最真实、最朴实的活动,是一种天然的对其他生命遭受痛苦产生的同情之心。文中,卢梭批评了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在此基础上,卢梭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通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体现了民主、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任务驱动
1.作者介绍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个钟表匠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逃亡瑞士。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影响着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植物学通信》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就将成为转向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种新的平等,按照卢梭的看法,是更高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卢梭的这些可贵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思想始终是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本书的写作,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
3.解题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怜悯是人的天性”意思是“怜悯”这种品格是人先天具有的,不受地位、财产的左右,“天性”一开始是平等的,不存在善恶之别。题目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4.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第二部分(第2-3段):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
第三部分(第4段):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
第四部分(第5段):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点津导学
初读课文
1.诵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述的。
【答案】首先说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提出“邪恶”与“美德”的概念。接着从生理意义上解释“邪恶”和“美德”: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已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指出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是最有美德的人。然后通过层层设问,将“文明人”与“美德”和“邪恶”联系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5课《故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7课《爱莲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24课《石壕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写人记事散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 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AB卷.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实用).docx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