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肌内注射法邹宇
1.皮内注射(ID)2.皮下注射(H)3.肌内注射(IM/im)4.静脉注射(IV)5.动脉注射6.电脑微量注射泵
3.肌内注射法(IM/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注入药物,用于不宜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挥疗效。(2)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多,不宜皮下注射者。目的部位选择肌肉丰厚且远离大血管、神经的部位。最常用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部位(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部位(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自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的连线)为部位。
部位(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连线法: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部位(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此处血管神经较少,脂肪组织较薄,可用于小儿、危重或不能翻身的患者。·三横指法(以患者手指宽度为准):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示指、中指定位法:手指尽量分开,食指置于髂前上棘,中指置于髂嵴下缘处。
部位(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中段宽约7.5cm的范围。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1)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及三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2)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对注射的认知及合作程度。(3)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状况。评估
(1)护士准备(2)用物准备:基础注射盘、1ml注射器、按医嘱备药、医嘱本(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计划
实施(1)备药(2)核对解释(3)选择部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坐位(注射一侧腿伸直),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4)消毒(5)再次核对、排尽空气:操作中查对(6)进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向下绷紧皮肤,夹一干棉签于环指与小指之间,右手握笔式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梗的2/3。
实施(7)抽回血:无回血,若有回血,可将针头拔出少许再试抽回血,如仍有回血,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注射。(8)推药(9)拔针,再次核对(10)用物整理(11)观察记录
评价(1)护士操作技术娴熟,进针深度、选择部位以及注入药物剂量准确,注射部位未出现硬结、感染。(2)患者理解肌肉注射目的、药物作用相关知识,能积极配合,无不适。
注意事项(1)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婴幼儿在未能独立行走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选择臀大肌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外侧肌进行注射。(2)进针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防止不合作患者躁动时,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若针头折断,应嘱患者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针头。若断端全部埋入,速请外科医师诊治。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3)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也应选择长针头深注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