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2024届高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诗画一律”说包含两个子命题:“诗”与“画”“一律”,“画”与
“诗”“一律”。在这个命题中,诗画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与次、决定与被
决定的问题。
首先,是“画”与“诗”在何处“一律”的问题,也就是“画”向“诗”借鉴
什么的问题。从这一命题的提出者苏东坡和使用这一命题的古人的实际用例看,画
与诗都是指以山水为代表的包括花竹禽鸟等在内的描绘自然景物的题材。中国古代
山水画长期在绘画各科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传统士大夫十分看重绘画陶冶性情的
作用,认为以山水为主的自然题材最具有这种功能。无论所画是山林丘壑还是枯木
竹石,文人雅士最先的前提,不是物象是否得真,而是点画是否舒适。换句话说,
是志在笔墨,而不是志在物象。物象几乎要成为舒适笔墨的载体,而这种舒适笔墨
下的物象,又与文人雅士的诗情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东西。虽然摹写物象是绘画
的天职,但对于文人山水画来说,绘画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如诗人墨客般寓兴会心、
寄性抒情。
其次,是“诗”与“画”在何处“一律”的问题,也就是“诗”向“画”借鉴
什么的问题。抒发“情志”是中国古代文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主张。然而,诗
固应言情,固善言情矣,亦可以、亦善于写景。诗词皆重体物,“体物”与“写景”
一样,与“缘情”“言情”并列成词,成为诗歌创作重要的基本主张。虽然绘画是
造型艺术,但处在与诗歌相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趣味下,重道轻艺、重神轻形、重
表现轻再现、重抒情轻体物便也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但虽轻不弃,重艺、重形、
重再现、重体物也是一种传统。在这个传统下,可以发现很多以“逼真”“如
画”“如在目前”之类美颂诗歌的文艺批评实例。如“韦侯常喜作群马,杜陵诗中
如见画”“细看君诗如看画,无声诗里画何如”。古代诗歌,不论就创作实践来看,
还是就理论诉求来看,均重直观摹绘,重体物相形。
(摘编自刘石《“诗画一律”的内涵》)
材料二:
“诗画相融”得以融合的根据是什么?
魏晋玄学盛行的结果,引起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普遍自觉。清谈的人生,是要求
超脱世务,过着清远旷达的艺术性的人生。宁静而丰富的自然,与纷扰枯燥的世俗,
恰形成一鲜明的对照。于是当时的名士,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自己的心境落向于自
然之中,在自然中满足他们艺术性的生活情调。自然由此时起,凭玄学之功,便浸
透于艺术的各方面,以形成中国尔后艺术发展的主要路向与性格。
诗与自然发生关系很早。《诗经》中的比兴,即诗与自然的关系。不过魏晋以
前,在文学中的自然只是偶然相遇、旋绾旋开的关系,人并不曾着意去追寻自然,
也不曾把人生的意义安放于自然之上。此时自然在文学中的地位,还是处于消极的
状态。到了魏晋时代,人开始在文学中主动地追寻自然,并且要在自然中安放人生
的价值,这从《文心雕龙·物色》篇“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的两句话即
可看出。因此,便出现了谢灵运的山水文学,流衍所及,遂至如隋李谔上书所谓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后梅圣俞说:“必能状
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上一句话正说明了自然在诗中的
地位。总之,由魏晋所开辟的自然文学,是人的感情的对象化、感情的自然化,于
是诗由“感”的艺术,而同时成为“见”的艺术。诗中感情向自然的深入,即人生
向自然的深入。由此而可以把抑郁在生命内部的感情,扩展向纯洁的自然中去。
自然景物之见于绘画,当然也很早,但这皆系作背景之用。因魏晋玄学与自然
的关系,在人物画盛行的当时,已出现有宗炳、王微等的山水画,这比西方大约要
早一千两百多年。宗炳谓山水是“质而有趣灵”,王微谓山水是“本乎形者融
灵”。灵即精神,即他们所追求的清高玄远的意境。他们之所以爱山水、画山水,
是因为在山水之形中间,发现了山水的清高玄远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可以作为
他们人生的安息之地。其实,山水的精神,实即由作者自己的精神照射而出。所以
宋黄山谷说“高明博大,始见山见水”。而宋汪藻便说“精神还仗精神觅”,元虞
更说“江生精神作此山”。简单地说,这是自然的精神化。中国以山水为主的自然
画,是成立于自然的感情化之上的。这是“见”的艺术,而同时成为“感”的艺术。
画中自然向精神的迫近,即自然向人生的迫近。由自然的“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应用心理学专业2024全国院校排行榜 .pdf
-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pdf
-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pdf
- 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 中国哲学史试题名词解释!10 .pdf
-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试题 .pdf
- 对跨文化管理的认识 .pdf
- 2024年10月《现代汉语》00535真题-含解析 .pdf
- 2024年经典学习计划表 .pdf
-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pdf
- 2023年-2024年证券从业之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题库与答案 .pdf
-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pdf
- 2024年餐饮工作总结发言稿 .pdf
-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pdf
- 2024重庆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含答案) .pdf
- 2024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649.pdf
- 2024学年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7270.pdf
-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pdf
- 2024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检验试题D卷 附答案 .pdf
- 体能训练试题库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