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魏晋南北朝史官任用的文学因素及其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史官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关当时史官与文学的关系,历来研究者大多仅关注史书的文学性,而忽略了史官任职资格中的文学因素。所谓史官,即由帝王任命的记言记事的官员,在魏晋南北朝时主要包括著作官、撰史学士、兼职史臣和监修国史及起居注者。具备相当的文学素养和才能是这一时期史官任用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史官被选任的要求中看出,正如刘知几所说:“其有才堪撰述,学综文史,虽在他官,或兼领著作。”[1](P287)根据正史人物传记、《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材料的统计,这一时期有史官经历的文士至少有一半。尽管史才应是选任史官的首要条件,但相较之下,文才却是这一时期对任职者的普遍要求。
一、魏晋南北朝史官任职资格考
关于魏晋南北朝史官任职资格问题,迄今无人详考。笔者细究当时史官被任职的情况,发现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优秀的史才、杰出的文才、出色的“策能”以及门第品级。但是史才和文才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存在交叉的部分。优秀的史官大多学综文、史,博闻多识,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一,史官的职责主要是撰史和修起居注,史才也就成为首选条件。魏晋南北朝有不少文人因史才出色而被任史官。据记载,西晋时如华峤“有论议著述之才”,[2](P1476)遂与中书共参著作事;郭琦“博学,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传》,注《榖梁》《京氏易》百卷”,晋武帝“以琦为佐著作郎”;[3](P2436)东晋时祖纳举荐王隐时称他“清纯亮直,学思沈敏,《五经》群史多所综悉,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3](P1698)何充、庾冰推荐谢沈时称“有史才”,[3](P2152)遂迁为著作郎,撰《晋书》三十余卷;徐广重视荀伯子的才学,于是荐任佐郎,“助撰晋史及著桓玄等传”;[4](P1627)王韶之因私自撰写《晋安帝阳秋》,“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绪后事。”[4](P1625)南朝时梁裴子野曾“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沈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深受当时兰陵萧琛、北地傅昭、汝南周捨的称赞。因此,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高祖,授著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5](P442-443)北朝时北魏段承根受崔浩赏识,“以为才堪注述,言之世祖,请为著作郎。”[6](P1158)李敷引荐程骏时称“骏实史才,方申直笔,千里之任,十室可有。请留之数载,以成前籍”。[2](P3675)以上所举的善于著述、博综经史、撰写史志等都属于“史才”范围,士人由此而走上“史途”并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见其在史官选用上的重要作用。
其二,杰出的文才是当时史官任职的重要资格。史官除了撰写史书和起居注外,在有诏命时还需校整图书,撰哀册文、碑文、奏议等,而这些职责的实现都离不开杰出的文才。因文才而任职史官的如西晋张载的《濛汜赋》为傅玄称赏,故“为之延誉,遂知名。起家佐著作郎,出补肥乡令。复为著作郎”;[3](P1518)东晋郭璞的辞赋为世所称,“后复作《南郊赋》,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3](P1901)干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3](P2149)萧梁任孝恭的才学为高祖所知,遂“召入西省撰史”[5](P726)等等。北朝虽尚武,文学发展落后于南朝,但也有一批颇富才学的史官。如邢产属文,“少时作《孤蓬赋》,为时所称。举秀才,除著作佐郎”[6](P1449);少时即以文学知名的阴仲达为崔浩所知,荐曰“凉土才华”,[6](P1163)遂参与修史,征为秘书著作郎;韩兴宗“好学,有文才。年十五,受道太学”,[6](P1333)司空高允引参著作事;李谐“风流闲润,博学有文辩,当时才俊,咸相钦赏”,[6](P1456)崔光引为兼著作郎;秘书监李凯因裴景融的才学“启除著作佐郎”,[6](P1534)后迁辅国将军、谏议大夫,仍领著作;孙搴以文才著称,被“太保崔光引修国史”[6](P1534)等等。由上可知,史官的任职方式主要有四种:士族子弟的起家官、皇帝直接任命、因才能为他官推荐、以他官兼任史官。而任职的共同原因是“才堪著作”。
其三,优秀的“策能”是当时史官任职的又一资格。魏晋南北朝选官设“秀才科”,虽出自荐举,但也有策问考试,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北堂书钞》引《晋品令》曰:“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一策不通,不得选。”[7]士人因对策称旨而被任史官者,如刘宋时扬州秀才顾练和豫州秀才殷朗“所对称旨,并以为著作佐郎”;[4](P56)顾愿“大明中,举秀才,对策称旨,擢为著作佐郎”;[4](P2087)北魏的韩显宗“太和初,举秀才,对策甲科,除著作佐郎”;[6](P1338)裴延俊“涉猎坟史,颇有才笔。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6](P1528)卢观“少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