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官与上古神话的口头传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史官与上古神话的口头传播

一、史官与上古神话的传承

《国语·楚语》载: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1]徐元诰.国语集解[M].中华书局,2002.(P525-526)

王孙圉以观射父、左史倚相为“楚之所宝”,并评价左史倚相“能道训典”“又能上下说于鬼神”。这一评价也适用于其他史官。所谓“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可见史官对鬼神之事非常熟悉,这其中应该包含了不少上古神话。

《左传》昭公元年载: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2]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2001.(P705)

从后文子产的回答可知,实沈、台骀均为神话中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叔向向子产提问时特意提到“史莫之知”,言下之意,史官本应知道。由此也可见史官是上古神话的保存者与传承人。

史官之所以保存上古神话,与其身份职能有密切关系。

首先,史官身份特殊,他们与巫有密切的关系。古书中巫、史常常联称,如《周易·巽》“用史巫纷若”[1]孔颖达.周易正义[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2001.(P129),《国语·楚语》“及少皞之衰也,……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2]徐元诰.国语集解[M].中华书局,2002.(P514-515),《礼记·礼运》“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3]孔颖达.礼记注疏[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2001.(P421)。这些记载表明,史与巫有密切关联。陈梦家先生在《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一文中即指出“‘祝史’‘巫史’皆是巫也,而史亦巫也”[4]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J].燕京学报,1936,(20).(P488-579);李泽厚先生《说巫史传统》一文在此基础上又有补充,认为史是巫的“理性化的新形态和新阶段”[5]李泽厚.说巫史传统[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P23)。

史源于巫可在文献中找到依据,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回顾其家世云: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6]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P3285)。

重、黎是神话中“绝地天通”的神巫,追溯史官的源头而至神巫,这也表明“史亦巫也”。史官不仅源于巫,直至春秋时期还保留了部分巫的职能。如《左传》哀公九年载:

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沉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他。”[7]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2001.(P1014)

占卜一般由巫承担,而此处记载史赵、史墨、史龟均行占卜之事,可见,史官亦兼有巫职。

巫是沟通人神的特殊职业,《山海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8]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396)这是对巫沟通人神的神话化表达。巫要沟通人神,那自然要熟悉相关的神话故事。史源于巫,也继承了巫的这一特性。

另一方面,就史官的职能而言,史官是文献典籍的管理者。王孙圉评价左史倚相的另一特点就是“能道训典”,所谓训典,就是先王典籍。史官对于文献的掌管,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周礼》载: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掌赞书[9]贾公彦.周礼注疏[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2001.(P401-413)。

在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中,就包含了“三皇五帝之书”,其中必然也包括了不少的神话故事。

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职能,史官成为上古神话的保存者,也因此,他们才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

二、史官与上古神话的口头传播

作为上古神话的保存者,史官又会将这些神话内容传播开去,从而成为上古神话的传播者。关于史官对上古神话的传播,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