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言文阅读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材料二: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已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辞多类A非B而是C多类D是E而非F是G非之H经1不可不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国亡身死也”与“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两句中的“亡”意思相同。
B.“重黎又欲益求人”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求”意思不同。
C.“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本”意思不同。
D.“子夏之晋,过卫”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是因为愚蠢的人对传闻不加以审察并故意传播不实信息。
B.材料二举齐桓公、楚庄王注重审察人才,最终使得国家称霸的例子,论证了审察听闻会有好处的观点。
C.鲁哀公问孔子乐正夔是否只有一只脚,孔子便将舜与乐正夔之间的故事告诉鲁哀公并解答了他的疑问。
D.丁氏因家中无井需派专人打水,而当有井后便感叹挖井节省了人力,结果被传为丁氏在井中挖到了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面对疑问和传闻时,我们应如何审察?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CFI(原文标点为: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11.A(A项,前者是“死”,后者是同“无”。B项,前者是“寻找、寻求”,后者是“请求”。C项,前者是“根本”,后者是“考察”。D项,都是动词,到。)
12.A(“这是因为愚蠢的人对传闻不加以审察并故意传播不实信息”错,文中没有说愚蠢的人“故意传播不实信息”。)
13.(1)舜驾驭马车,尧坐在车的左面,禹坐在车的右面,进入草泽也要问牧童,到了水边也要问渔夫,这是什么缘故呢?(“御”“泽”各1分,“奚故也”疑问句1分,句意1分)
(2)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于是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并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docx
-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docx
-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鸿门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 高一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 《荷花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项脊轩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山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山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docx
-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docx
-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月语文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