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人论中的“人”主要是“人伦”的人光说中国传统文化有重人精神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问:它所重视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它所主张的爱人、事人的“人道”,究竟是怎样的内容的“人道”?中国文化传统所强调的,是人具有的“人伦”的关系和本性,因此中国人传统的一切思想、学术、言行和文化形态,几乎无不同人的人伦性相关。中国传统人论中的“人”主要是“人伦”的人对这点,孟子最早作了明确的概括说明。他已经有了逻辑上分类的概念。“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孟子·告子上》)。所谓类,指这一类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相近相似的性质与本性,举出来就说明了类。“人”也是一个类,孟子认为这是不应有任何疑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立人之为人的类概念。中国传统人论中的“人”主要是“人伦”的人他同告子就人性问题作了一番辩论。告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就是生就的,本来没有什么仁义。孟子反驳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中国传统人论中的“人”主要是“人伦”的人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中国传统人论中的“人”主要是“人伦”的人几点重要的意思,第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人有“人伦”并能“察于人伦”。仁义不是为行而行的,它不过是人对人伦的自觉;自觉到人伦之道,行为自然合乎仁义。这是说,人道(一切人事道理和人的本性)是以人伦之道为根本的。中国传统人论中的“人”主要是“人伦”的人第二,“人伦”虽凡人皆有,但关键在能否对它有自觉。“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还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中外文化比较第一章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人论的特点及其真实基础中西文化各自的特点,不是泛指从各式各样对比中提出可注意之点或形容词之类,而是指把中西文化都看作系统的有机生命体,考察其中那形成它们,因而能说明它们各是其所是的东西,即各自的特殊本质。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人论的特点及其真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比较的对象,用这个词,我们指从西周直到清末这三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周以前的传说时代和殷商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周文化借以变革产生的前提;中国文化造成它那种特有的稳定与连续性的东西,非常关键,因为这正是中国文化大异于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在中国人的生活和各种文化中,对人的命运,即对自己家、国、民族以至个人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的关怀,永远是中心的主题。中国人在自己的文化与人论中时时表现出这样一种高度的自觉:人们的一切生活言行和思想文化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有意义;而一切事情也只有通过人、依靠人才能实现。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中国文化里的这种重人精神渗透在各方面,贯穿在历史中,但它有一个起始处,就是西周,到了孔子和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更加突出得到发扬。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夏商周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的时期,到西周以后至春秋战国的时期,中国文化获得了巨大发展,奠定了它往后发展的基础。夏商周的文化既连续又有变动,而已殷周之交的变革为最重要。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殷墟卜辞表明,在商代,人们对天神上帝的崇拜几乎支配了一切思想和重大行为。商王在遇到问题时,都要通过巫的卜筮得到鬼神的指导才敢行动。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尚书·洪范篇》其中就有:“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译文:你【王】有大疑难事,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卿士【高级贵族】商量,和庶人商量,和卜筮商量。)但如果卜筮反对,即使其他人都赞成,都被认为不吉利。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代殷而起的周,虽然继承了殷的宗教观念,仍把天置于至高无上地位,却明显地进行了重大改造:天已经不再是孤立绝对的存在,它本身就要听人民的意志。武王伐纣时作《泰誓》,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他们从殷的强大迅速走向瓦解灭亡中总结了很深刻的经验教训,意识到只靠天命和暴力专制不足以维持统治,必须特别注意和尊重民心所向。因此他们的思想转变到重人民和人事的研究上来,对殷人的天神宗教观做了新的解释。天成为民的欲望与意志的集中表现,它先要听民的,然后才决定一切。1.1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精神这虽然还是天神崇拜,却同上《洪范》中的天意不同,它本身已人化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