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1-3-3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1.吸收光谱的显色原理自然光照射物质上,可见光全部通过,则物质无色透明;可见光全部反射,则物质为白色;可见光全部被吸收,则物质显黑色。当部分波长的可见光被物质吸收,而其余波长(即与被吸收的光互补)的光通过或反射出来,则物质显示颜色。这就是吸收光谱的显色原理。若吸收部分在红外或紫外,则可见光全透过或全反射。 2.d-d跃迁 晶体场中d轨道的电子在光照下吸收了能量相当于分裂能△的光能后从低能级d轨道跃迁到高能级d轨道,称之为d–d跃迁。若d–d跃迁所需能量恰好在可见光能量范围内,即d电子在跃迁时吸收了可见光波长的光子,则化合物显示颜色。若d–d跃迁吸收的是紫外光或红外光,则化合物不显色。表11-1物质吸收的可见光波长与颜色吸收光波长∕nm吸收光波数∕cm-1吸收可见光颜色物质的颜色400~435435~480480~490490~500500~560560~580580~595595~605605~75025000~2300023000~2080020800~2040020400~2000020000~1790017900~1720017200~1680016800~1650016500~13333紫蓝绿蓝蓝绿绿黄绿黄橙红黄绿黄橙红紫红紫蓝绿蓝蓝绿例11-11讨论Ti(H2O)63+的颜色解:Ti3+电子构型为3d1,电子排布为(dε)1(dγ)0,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电子吸收了能量相当于△O波长的部分,d电子发生跃迁为(dε)0(dγ)1。由于电子跃迁主要吸收绿色可见光,故Ti(H2O)63+显紫红色。可见光例11-12讨论Mn(H2O)62+的颜色。解:Mn2+3d5,H2O为弱场,d电子排布为(dε)3(dγ)2。当吸收了自然光中蓝绿色光后,发生d-d跃迁,d电子排布变为(dε)2(dγ)3,于是Mn(H2O)62+显粉红色。由于Mn(H2O)62+中心的5个d电子自旋平行,电子跃迁几率小,使Mn(H2O)62+颜色很浅,为浅粉红色。可见光3.电荷迁移无d-d跃迁的化合物一般无色或白色,例:d0和d10Cu(I)Cd(II)La(III)Ti(IV)3d104d105d03d0但也有一些组态为d0和d10的化合物有颜色,为什么?ZnI2(4d10)CdI2(4d10)HgI2(5d10)无色黄绿色红色对于MI2来说,M2+的极化作用使其有获得电子的趋势,同时,半径较大的I-有给出电子的趋势。Zn2+的极化能力较差,ZnI2要吸收紫外光方可实现电子从I-向Zn2+迁移,故可见光全透过,即在可见区无吸收,因而无色。CdI2正负离子间相互极化作用较强,吸收紫色可见光即可实现电子于从负离子向正离子迁移,因而化合物显黄绿色。Hg2+既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又有较大的变形性,与半径大的I-之间有较强的相互极化作用,电子从I-向Hg2+迁移更容易,HgI2吸收蓝绿色光即可,因而化合物显红色。11-3-4Jahn-Teller效应 解释Cu(NH3)42+离子的正方形结构,[Cu(NH3)4(H2O)2]2+离子为拉长的八面体结构? 按晶体场理论,Cu2+为d9电子构型。在八面体场中,最后一个电子有两种排布方式:一种是最后一个电子排布到dx2-y2轨道,则xy平面上的4个配体受到的斥力大,距核较远,形成压扁的八面体。这恰好解释了[Cu(NH3)4(H2O)2]2+为拉长的八面体。若轴向的两个配体拉的太远,则失去轴向两个配体,变成[Cu(NH3)4]2+正方形结构。即Jahn-Teller效应。11-4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1.酸碱的软硬分类(关于变形性,参见上册P212)硬酸:变形性小,半径小,电荷高正离子。如:Na+、Mg2+、Al3+、Ti4+、Mn2+、Fe3+软酸:变形性大,半径大,电荷低的正离子。如: Cu+、Ag+、Cd2+、Hg2+、Hg22+、Tl+交界酸:其变形性介于硬酸和软酸之间。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GJ08-2117-20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妇科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应用题库及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构成.ppt VIP
- 2024年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Yadea雅迪电动车摩登绽放-H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小学家国情怀主题教育课件.pptx VIP
- 读书体会:《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docx VIP
- 2014款凯迪拉克XTS用户使用手册.pdf VIP
-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ppt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教师用书Unit 8 Keys and transcripts.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