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细胞的增殖.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细胞的增殖.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对表面积可用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B.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

C.细胞体积越大,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

D.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能力越弱

2.如图为一个连续分裂细胞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线段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和c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时期细胞有适度生长

B.抑制DNA复制,细胞会停留在b或d阶段

C.进行分裂的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

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b、d时期,是由于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3.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

B.在图2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

D.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图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图3

4.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增殖过程,KIF18A驱动蛋白是纺锤体微管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依赖ATP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的KIF18A驱动蛋白来自中心体

B.KIF18A驱动蛋白基因在细胞分裂前期大量表达

C.染色体的位置变化可能与KIF18A驱动蛋白和线粒体有关

D.纺锤体微管蛋白的牵引使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5.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部分。常染色质是进行活跃转录的部位,呈疏松的环状;异染色质无转录活性,处于凝缩状态,是遗传惰性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染色质的化学组成相同

B.异染色质在分裂间期不进行复制

C.异染色质通常不编码蛋白质

D.分裂期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都变成染色体

6.中心体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形成星射线进而形成纺锤体,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中心体参与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中心体无关

C.在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中心粒倍增的时间与着丝粒倍增的时间不相同

D.中心体与溶酶体一样,均含磷脂分子

7.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是监测水质污染的重要方法。若在有丝分裂后期丢失着丝粒,则染色体片段不能在有丝分裂末期进入细胞核,最后会浓缩成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称为微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纺锤丝牵引

B.微核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制作蚕豆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微核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8.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星射线对染色体附着的连续过程示意图,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中心体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B.图1发生在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C.图2发生在后期,染色体在星射线牵引下移动

D.图1~3过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两极

9.如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图1和图2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

B.图乙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对应的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图甲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10.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如图所示),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近期研究发现,纤维冠主要由围绕在动粒外层的促使染色体分离的马达蛋白组成,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等位基因

B.若动粒外层的纤维冠缺失,可导致核DNA无法平均分配

C.纺锤丝变短导致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D.有丝分裂后期,秋水仙素能作用于动粒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1.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2N)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染色体着丝粒与纺锤丝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A段已经完成了核DNA复制

B.两个中心体间最大距离约为40μm

C.B点时细胞内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D.与0A段相比,AB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增加一倍而核DNA数不变

1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向两极的机制有三种假说:假说1认为由微管发生中心端微管解聚引起,假说2认为由动粒端微管解聚引起,假说3认为由微管发生中心端和动粒端微管同时解聚引起。用不同荧光标记纺锤丝和染色体如图1,用激光使纺锤丝上箭头处的荧光淬灭(不影响其功能)如图2,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3,相关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