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73-2019 道地药材 第73部分:东北鹿茸.docxVIP

T∕CACM 1020.73-2019 道地药材 第73部分:东北鹿茸.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T/CACM

1020.73—2019

道地药材第73部分:东北鹿茸

Daodiherbs—Part73:Dongbeilurong

2019-08-13发布

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564

T/CACM1020.73—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72部分:东北哈蟆油;

——第73部分:东北鹿茸;

——第74部分:江香薷;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7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许亮、王冰、康廷国、张婷婷、杨燕云、邢艳萍、王佳豪、张大川、李胜男、尹海波、张建逵、赵容、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金艳、郭亮。

565

T/CACM1020.73—2019

道地药材第73部分:东北鹿茸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东北鹿茸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东北鹿茸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东北鹿茸dongbeilurong

产于东北适合养殖的山地林区,以长白山地区为核心,吉林双阳、东丰、敦化、东辽、伊通、蛟河、龙井、辉南、柳河、通化、靖宇、永吉、梨树、桦甸、安图、珲春、梅河口;辽宁西丰、清原、铁岭、北镇等地及周边地区的梅花鹿茸及马鹿茸。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4.2形态特征

梅花鹿,体长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有4叉~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厚密,为褐色或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566

T/CACM1020.73—2019

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色,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鹿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谓“鹿茸味甘,性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智强智,生齿不老”。宋代《梦溪笔谈》记载:“鹿茸利补阴。凡用茸,无乐太嫩,世谓之茄子茸,但珍其难得耳,其实少力,坚者又太老,唯长数寸,破之肌如朽木,茸端如玛瑙、红玉者最善。”《本草图经》记载:“鹿茸……今有山林处皆有之,四月角欲生时,取其茸,阴干,以形如小紫茄子者为上。或云茄子茸太嫩,血气犹未具,不若分歧如马鞍形者有力。茸不可嗅,其气能伤人鼻。”《本草图经》附图中展示的鹿茸角呈茄子形、无分叉等特点,说明古代本草文献记述的鹿茸和现今所用的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的茸相吻合。《本草衍义》谓:“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猎时多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