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生物药剂学概述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目的与要求掌握: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2.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第2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2345药物的体内过程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发展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第3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第4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西安杨森有限公司与A药厂在5min时已全部溶出;而B、C、D药厂的多潘立酮片却在45min才能全部溶出。由各厂家片剂的溶出曲线的差异,提示不同厂家由于使用的原辅料、处方及制备工艺等的不同,片剂质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厂家的多潘立酮片的体外溶出度均符合一般规定,即45min累积溶出百分率均超过75%第5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ADME),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药效=f(化学结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第6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病理差异遗传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辅料性质与用量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剂型及用法工艺、操作、贮存疗效副作用毒性反应剂型因素生物因素药效第7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transportAbsorptionDistributionExcretionMetabolism处置disposition消除elimination第8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物体内过程组织,细胞

DDP给药部位D排泄血液DP吸收分布代谢D=游离型药物DP=蛋白结合型药物药物的吸收过程决定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量药物是否能及时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和器官代谢与排泄过程关系到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第9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决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进而影响疗效。生物药剂学研究各种剂型给药后,药物体内过程的规律,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第10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还的研究方法第11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溶解度筛选合适的盐筛选不同的晶型改善化合物结构微粉化、包合物、固体分散体透过性胃中稳定性代谢稳定性(肠代谢)生物利用度好溶出速率慢好快P-糖蛋白底物改善化合物结构无影响相互作用以处方保护药物不稳定研究代谢产物不稳定不好增加脂溶性不好第12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同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可能产生不同药理作用和疗效固体制剂的处方和工艺会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研究各种剂型因素对药物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为合理制药提供科学依据第13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3.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结肠定位释药系统pH敏感型压力敏感型时间依赖型酶依赖型胃内漂浮制剂胃内容物密度生物黏附制剂黏膜性质第14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4.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微粒由不同给药方式进入体内后,产生对不同部位的靶向性。如静脉、腹腔内、肌肉、皮下、淋巴注射、支气管给药或大脑内、脊椎内、关节腔内给药。隔室靶向性应用某种物理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微粒的通透性,使其选择性地释放药物。如温度敏感型、PH敏感型等。物理靶向性配体专一靶向性天然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