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学习的有效性 论文.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学习的有效性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从做中学,数学也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天真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数学课堂活泼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单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没法支撑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和学习。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一直是学生生涯中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阶段尤其如此,数学重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训练和培养,能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小学生天生就对世界上的各种东西存在一定的兴趣,因为好奇心,小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并在上课期间不停地开小差.加上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又是非常强的,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的兴趣并不是非常高。这直接影响他们上课时的认真学习的态度,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的效率。而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动手实践模式教学,能够最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这种教学方法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愿意自主进行学习探究,获得学习成功感。

数学的严谨性容易让人感到枯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是当前教学的难点之一。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实际操作中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各种各样数学问题、突发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方法

1.创设操作情境,合理设计动手实践操作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略。从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情形来看,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大多运用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上课认真学习听讲、学生在课下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僵硬的教学方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只是在应试教育下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僵硬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等一系列来进行教学活动,摒弃题海战术,为学生创设一些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境,增加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例如,在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三角形”教学中,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师先在黑板上演示用三根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再喊学生上台演示,这时教师给孩子的小棒是有准备的,没法组成一个三角形。孩子们会发现问题,为什么老师的小棒可以组成三角形,我的小棒不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转折的情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愿意思考,进而得出,三角形的三条边是有规律的,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组成三角形。后续再让每个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及时设计动手实践操作活动

小学课本其实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编排的。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来教学,把握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认识角”的知识学习的时候,有一问:“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习惯性思维是还剩3个角。这时候教师需要及时提醒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自己动手折一折,裁一裁,鼓励孩子动手实践,找出不同的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如学习《角》一课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用放大镜放大一个角后,这个角有什么变化?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能把我们所看到的物体都放大,学生思维定势,也自然而然的认为角变大了。

这个时候需要学生用活动角来进行比较,自己动手实践比较一下。通过这一动手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心里对于本节课的这一知识点内容,远比老师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来的印象深刻。

及时有效的设计一些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抓住学生课堂学习上的“关键期”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探索式教学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碰到一些数学概念不理解,如果让学生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