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不倒翁的原理》教案 川民版劳动教育三下.doc

《10 不倒翁的原理》教案 川民版劳动教育三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不倒翁的原理》教学设计

课题

不倒翁的原理

单元

生产劳动

学科

劳动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

养目标

劳动观念:掌握常用的生产劳动知识;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劳动能力:①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分析和掌握不倒翁“不倒”的原理;②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从而提高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

劳动品质与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劳动习惯和做事认真的劳动品质。

劳动精神: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

教学重点

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分析和掌握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教学难点

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收集更多“打倒”不倒翁的办法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0不倒翁的原理》

板书课题:不倒翁的原理

(一)情景与任务

1.谜语导入

课前请学生猜一则谜语,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与注意力。

说你呆,你不呆。

把你推一推,

你就歪一歪;

要你倒下去,

你偏站起来。

(谜底:不倒翁)

2.导语: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儿童玩具,唐代便有相关记载。你知道不倒不倒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吧。

思考

交流

通过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课题,分析“不倒翁的原理”,初步思考课堂任务。

讲授新课

(二)工具与材料

分析不倒翁的原理要用到几种可拆卸的不倒翁及橡皮泥、剪刀、透明胶等。

(三)活动与过程

1.玩一玩

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这里有几只不同的不倒翁,我们来玩一玩。

(引导学生在玩不倒翁过程中观察其原理)

2.说一说

分组讨论: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回答)

示例:①不倒翁的头很轻,脚很重。

②把不倒翁推下去它会弹起来,用力越大,回弹的弧度就越大。

③不倒翁的上半部分有多种形状,但是它们的下半部分都是半圆形的。

④把不倒翁倒过来放,它会倒。

⑤其他(学生思考并补充)

3.做一做

拆解不倒翁,了解不倒翁的内部结构,画出简笔画,并与同学分享与展示。

示例:

思考与交流:

各小组交流拆解的收获,猜测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并派代表发言。

示例:

①我发现不倒翁的上半部分大多是空心的。

②底部为半圆形,上轻下重,不倒翁才不会倒。

③外形不同的不倒翁,内部结构却很相似。

4.试一试

改装不倒翁,看看怎样才能将不倒翁“打倒”。

(1)改装方案一:移动重心

原理:不倒翁之所以能够保持平衡,是因为重心在底部,所以可以移动不倒翁上部的重物,改变重心位置,使其失去平衡,从而倒下。

做法:进行改装时,可以用胶水在不倒翁的上部粘上橡皮泥、金属块等比基座更重的物体,使不倒翁的重心移到上部。

(2)改装方案二:改变基座

原理:不倒翁的基座是可以移动或者可调整的,可以调整基座的角度或位置,使之不再保持平衡,从而倒下。

做法:进行改装时,可以把不倒翁基座用来支撑重心的物体(如沙子、金属等)取出,使不倒翁失去平衡。

(四)评价与收获

说一说你在拆卸不倒翁时发现的秘密。

示例:

(1)不倒翁的重心较低,上轻下重。

(2)不倒翁的底部是半球形,不容易倒。

(3)把不倒翁推下去它会弹起来,用力越大,回弹的弧度就越大。

……

(五)激励与延伸

1.不倒翁的前身

(1)新石器时代的“提水壶”

人们在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半坡遗址发掘出一种提水壶。这种水壶装满水后会自动立起来,非常便于打水。

思考与交流:

这种提水壶装水后能立起来的原理是什么?

示例: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这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2)先秦时期的“饮器”

先秦时期,这种水壶演变为一种“饮器”。《荀子》中讲到,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看见“饮器”,问是什么东西,守庙者回答是喝酒的用具。

这种用具巧妙得很:没有装酒时呈倒斜状;酒装得适中,就会立起来;而装得太满,又会倾倒。

经孔子“点拨”,后人就将这种东西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适中”,不虚不满。这类东西可能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3)唐朝的“酒胡子”

作为玩具的不倒翁可能源于唐朝的“酒胡子”。“酒胡子”是用纸糊的,上轻下重,左右摇摆但不倒,像个醉汉。

2.总结归纳

播放动画《不倒翁的原理》。

学生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观察和分析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学生与同学分享交流拆卸不倒翁时发现的秘密。

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总结归纳不倒翁的原理。

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交流能力。

锻炼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积累劳动知识,掌握更多生产劳动技能。

作业布置

课后与家人分享不倒翁的原理和你的收获,收集更多“打倒”不倒翁的办法。

布置课后作业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通过拆解不倒翁的内部结构,画出简笔画,分析学习了不倒翁的原理:上轻下重、内部空心、底

文档评论(0)

177****2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