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于生活思于探究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于生活思于探究

摘要:提问环节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活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进行提问,积极地探索并创新提问的形式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对具体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令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增强小学生在提问环节的个人体验,有效地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引言: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采取死板、单调的提问方式,过于突出自身的“问”与“答”,有时甚至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这种“自问自答”的课堂提问方式严重抑制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下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生活化提问为前提,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

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畏难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一些熟悉的素材作为提问的内容,唤醒他们以往的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推动他们进入良好的、专注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提问为前提,尽可能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使他们所拥有的相关经验得到充分地调动。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就进行了生活化的提问。师:同学们,马上就到中秋节了,张阿姨准备购买14盒月饼送亲戚朋友,一盒月饼是39元,估一估张阿姨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教师利用熟悉的素材来进行提问,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感,使学生联系以往的认知经验对问题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思考,有的学生把39看成40,14看成20,则39×14≈800元);有的学生把39看成30,14看成10,则39×14≈300(元);有的学(生把39看成40,14看成15,则39×14≈600(元)追问: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比较合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生活化的提问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二、以情境化提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不同的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上课体验,教师要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依据本班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营造生动的、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和探究,既有利于增强提问的场景感,也有利于丰富学生在提问环节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喜欢上思考。因此,教师要以情境化的提问为载体,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内心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化。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就进行了情境化的提问。

师:李兵同学要去办公室搬60本数学书,由于一趟搬不完他准备分成三趟搬,他每趟要搬多少本书呢?教师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分趟搬书”情境中,能够充分激起他们内心的探究欲望,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能够得出:把60看成6个十,再除以3,所以算出来的结果就是2个十,所以李兵同学每趟需要搬20本书。在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也有利于引发他们内心的质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情境创设多种多样,除了生活情境之外,还有游戏情境、故事情境、比赛情境等。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让两个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进行口算比赛。第一组题目:72÷1836÷912÷360÷1596÷241200÷300

第二组题目:76÷1954÷1818÷665÷1391÷132400÷80比赛在第一组的欢呼声中结束,这是第二组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比赛不公平,第一组的结果都是4”。第一组的同学不愿意了,有同学站起来说:“4不也是算出来的吗?”这时其他小组有同学站起来说“第一组的题目有规律的。”……在同学们的相互质疑、辩解中商不变的性质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发现。

在情境中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新知,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又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以分层次提问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由于学生之间多多少少都存在着差异性,无论是原有的认知经验还是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因此教师要针对性的分层施教,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数学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学分层次如下:

1.观察购物单,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2.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

3.班内小组代表汇报。追问: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你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分层次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