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潦河灌区的六大特色.docxVIP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潦河灌区的六大特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潦河灌区的六大特色

2021年北京时间11月26日下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2届执行理事会上,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江西省潦河灌区申报成功!

江西省潦河灌区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跨宜春市奉新县、靖安县和南昌市安义县,属于修河支流潦河流域。在靖安和奉新两县境内的北潦河南河上,古代先后修建了蒲陂、乌石潭陂、香陂三座引水灌溉系统工程。

奉新东北部的干洲虽然地形比较平坦,但地势却远高于北潦河的河床,当地的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收成差,故而名为“干洲”。后来在干洲的上游靖安的双溪镇和香田乡陆续修建起了蒲陂、乌石潭陂、香陂三座引水灌溉系统工程才得以旱涝保收。三座古陂蕴含了丰富的科技价值、人文价值,其选址均于河道拐弯处,坝体为非正交堰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坝体的抗洪能力。

最早修建的是蒲陂古堰(北潦闸坝,见图1),迄今已有1180余年。蒲陂古堰位于今靖安县香田乡白鹭村车下陈村上1公里处的北潦河南支转弯处,今名北潦闸坝。始建于唐太和(827-835)年间,新吴县从善乡(今奉新县干洲镇)人在北潦河南支转弯处拦河修堰,开渠导水,引河水以灌溉农田,受益面积达1000余亩。因修筑陂堰处多菖蒲,故名蒲陂。1950年春,江西省水利局根据北潦河水量丰富、下有大片农田需要灌溉、地形优越、有扩灌条件等实际情况,对蒲陂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北潦闸坝,把干渠向高地延伸14公里,扩灌到安义县境内。1968年起进行了多次除险加固,渠水的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了0.48,现灌溉农田5.39万亩。

图1、蒲陂古堰(北潦闸坝的现状)

接着就是乌石陂(洋壕堰,见图2),有548年的历史(到2024年止)。乌石陂位于靖安县香田乡乌石李家。北潦河南支河水流至此地形成一深潭,深潭周边多黑色巨石,故名乌石潭。为解决奉新县从善乡湖西村一带的农田灌溉问题,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余鼎汉创修。新中国成立后,南昌专区潦河水利管理处又于1954年进行了扩建加固,并更名为洋河闸坝。后经l999年等分别进行了除险加固,形成现有规模,目前灌溉农田1.59万亩。

图2、乌石陂(洋壕堰的现状)

最后就是香陂(又名马子堰和解放闸坝),有273年的历史(到2024年止)。香陂位于靖安县双溪镇马草湖。始建于明代,拦截北潦河青山支河水筑陂,陂长10丈,灌田325亩。乾隆十六年(1751),堤长增至64丈5尺,灌田增至4000亩。咸丰四年(1854),青山水圳被洪水冲毁。同治三年(1864),复凿石开圳200余丈,灌田增至7000亩。1951年扩建,渠长增至21公里,灌田增至3.65万亩。2016年,坝首遭受洪水损毁。2018年,为将灌溉泄洪与城市抬水工程相结合,在原解放闸坝下游1.24公里处新建了解放闸坝(图3),成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泄洪等综合功能的中型闸坝。解放闸坝

受益面积1.7万亩。

图3、香陂(解放闸坝的现状)

潦河灌区的几个特殊性:

1、规划设计巧妙:三个古陂坝都是选择在河道的拐弯处,减少洪水对陂坝的冲击损毁,有点类似都江堰篱堆、宝瓶口傍的飞沙堰,与上游河岸近似平行。

2、三个古陂坝都是非正切形:即非入渠侧的河岸一边的迎水面的陂坝与河岸的角度为大于90度的钝角,靠入渠侧的河岸一边的迎水面的陂坝与河岸的角度小于90度的锐角。一是有利导水入渠,二是防止洪水对陂坝的正面冲击损害。

3、古陂坝体用材:为桩石混用型,即“桩石坝”。就是用木桩打入河床有利于巩固堤坝,再在木桩之间堆积块石形成桩石混合陂坝。都江堰是“篓石坝”,即先编好竹篓,在竹篓中装入石头再堆放到陂坝处阻水。因修建年代久远和洪水的侵蚀,又出现了堰堤溃决的现象。有的改为在陂堰旧基处挖深丈余,下面打了松桩,上面全部用碱石层层叠砌,碱石之间用灰浆浇灌密实。再后来他们又购买了1万多斤石灰,加入杨桃汁和沙土调和成三合土,将所有石缝浇注了一遍。更为壮观的是歙县渔梁坝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双燕尾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图4)。

图4、渔梁坝双燕尾石锁连锁

4、火烧岩石开凿乌石山嘴水圳:在没有炸药的年代,用热涨冷缩的方法炸石开渠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才智。都江堰开凿宝瓶口水渠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5、乌石潭陂的分水智慧:距堰口水路分南北二支处,“距堰口随路量计七尺,?木围圆三尺七寸五分。”?木围圆的尺寸保证了奉、靖两县农田均能得到渠水的充分灌溉。说的是明成化十二年(1476),余鼎汉率领本乡民户一千余人开凿乌石山嘴,修筑乌石潭陂之后,嘉靖四年(1525),周烽复修而扩大之,从善乡湖西村一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