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

中国的法制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经过四千多年没有中断

的发展,以历史悠久、沿革清晰、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著称于世。

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

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

中国法律起源于传说时代,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途径有二:

一是自黄帝时便日益频繁的部落战争,导致了“刑”的出现,即

古人所言“刑出于兵”。这种以军事首长权威为后盾的“法”是后世

刑律之源。

二是部落时期的庄严的祭礼导致了“礼”的形成与发展。这种以

神权为后盾的“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即包括了国家的典章、家

族的规约、民间的习俗,也包括了人们对法的价值的追求,是中国古

代法的精神与核心之所在。

中国法律在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

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

手段也较为温和,融残忍与温情为一体也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

一、夏代法制

法律和国家是相互依存的,有国家就要有法律。伴随着夏王朝奴

隶制国家的建立,夏朝奴隶制法律也就应运而生了。

夏朝法律制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军事活动有关,与刑

罚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有“刑起于兵”和“兵刑同制”之说。“刑

起于兵”的“刑”是指法律,是说法律的起源与战争有关。

“习惯法为主要法律形式,出现了制定法,“夏有乱政,而作禹

刑”,

1、法律制度“禹刑”

《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中国最

早的奴隶制法,基本内容如下:

墨、劓、膑、宫、大辟五刑

2、刑事法律规范

夏刑三千条,因史料缺乏,已难考证,只从片断记载中可以看出,

有以下罪名:

(1)、“昏、墨、贼”。《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云:

昏、墨、贼,杀。”昏是“恶而掠美”,墨是“贪以败官”,贼是

“杀人不忌”。即抢劫罪、贪污罪、故意杀人罪,昏、墨、赋三罪,

都依法当杀。

(2)、不孝罪。《学经·五刑章》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

大于不孝。”夏朝是早期奴隶制国家,民族血缘观念还相当浓厚,崇

拜祖先神是人们共同遵守的重要习俗。而提倡孝道的根本用意是忠君。

在奴隶主阶级看来,不孝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不忠会危及奴隶

主阶级政权的巩固。所以,不孝罪也是处死刑。

(3)、“威悔五行,怠弃三正”。《尚书·甘暂》记载:“有扈

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这是夏启在甘地发兵时宣

布有扈氏犯的两条大罪。郑玄注:“五刑,四时威德所行之政也。威

侮,暴逆之;三正,天、地、人之正道。”所谓“四时”,指春、夏、

秋、冬,作泛指天意解释。所谓“威德”,指美好的品德,意思是启

是有道之国君,执掌朝政乃是上天之意,有扈氏暴乱反对启,就是不

敬天命。“正”古代称官为正。“三正”即三孤。(其正职称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副职称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怠弃”,

即怠慢放弃,不服从的意思。不服从夏启的官吏,就是不从王命。

“威侮五行”,就是有扈氏犯了不敬罪和谋逆罪,故“天用剿绝其

命。”

(4)、“先天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尚书·胤

征》引夏之《政典》说:*先天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天时,就是根据历象之法,对四时节气,弦、望、晦、溯之计算对节

气进行简单的讲解。孔子说:禹“致孝乎鬼神”、“尽力平沟洫”。

即夏代崇拜鬼神和重视农业生产。祭祀鬼神和农田耕种都要求准确地

掌握时辰、季节和气象的变化,早于天时或者晚于天时,都杀无赦。

3、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1)、关于征收田赋和夺贡的法令。《左传·哀公七年》说: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说明夏朝对被征服的远方氏

族部落的税收,是采取掠夺贡物的办法。据《禹贡》记载,夏朝直接

统治的区域,实行“咸则王壤,成赋中邦。”即根据土地的肥瘠分为

上中下三等,再按等和收成征收贡赋。《孟子·滕文公》有所谓“夏后

氏五十而贡”的记载。

(2)、关于保护森林和水产资源的法令。据《逸周书》记载:

“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

以成鱼鳖之长。”就是春天禁止上山砍伐树木,夏天禁止到湖泊捕捞

鱼鳖,保护森林,保护水产资源。

(3)、婚姻与继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