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5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篇1

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

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

英雄气概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

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

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

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2:自由朗读,了解诗

歌主要内容。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

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

,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

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

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

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

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

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

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

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

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木兰诗1:代父从军,征途思亲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

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

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兰诗》教案5篇篇2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

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

的孩子。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

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

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

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

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教案5篇篇3

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

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

(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①理清文章脉络②体现主题③详略得当。

1)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

1)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

②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

(备忘:①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东市……,买长鞭。)

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

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

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

相遣归。

《木兰诗》教案5篇篇4

引导

文档评论(0)

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