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与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关键是根据时间段采取排除法,题干所给时间段是1979-199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即开始,时间不符,可以排除①;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12月,可以排除④;因此中日贸易变化主要由中日关系正常化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而推动,故答案选C。
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但并不能促进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排除①。,而本示意图是反映的1979—1991年的情况,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在1991年加入,所以排除④。正确选项为C。
2.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国际格局。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0世纪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
3.C
解析:提取材料信息“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可以判断区域集团可以推动全球化。
4.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欧洲联合的因素。历经二战,法德两国在战争中受到极大削弱,整个西欧也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战后,美苏“冷战”兴起,给法德两国的独立自主及国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要想在“冷战”夹缝中生存,欧洲只能走向联合,故法德合作受国际形势影响
巨大,答案选A。
5.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并未放弃不结盟政策故应排除A;参加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排除B;图示提供的信息并未提及联合国故应排除C。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6.A
解析:本题通过时间可以排除。B、C项是20世纪70年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并未形成,只是多极化趋势,故D项说法不正确。
7.C
8.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认为欧洲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故A的说法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9.C
解析: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
10.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B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只是欧洲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组织。
11.B
12.B
13.B解析:考相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认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题干中的“国有化”、“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须的剩余农产品”,即计划、余粮收集制等,因此,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赎买份地政策是俄国农妈制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的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
14.C
15.A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这里的“渔”应该理解为收获,全句“他们是竭泽而渔”的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破环为代价。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A。
16.B解析:从题中信息可知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因而可通过排除法解答本题。A项不利于调动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虽然能帮助苏俄渡过三年国内战争,但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C项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的发展;D项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而B项中兼顾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17.D解析:题中信息说明当时在苏联(俄)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范围上得到发展,借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项正确。
18.D解析:材料体现出的信息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即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正确的答案是D。
19.D解析: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都由于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没能够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20.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和所学史实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改革有严重的左倾倾向。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1A
解析:“看不见的手”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看得见的手”主张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此两者看似相互矛盾,但是两大理论的本质都是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它们在目的上是一致的。
22.B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为应对“滞胀”状态,里根政府奉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3.解析:二战后,由于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与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迫使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与专业技能。于是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出现所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