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各家学说 概论中医各家学说概说

研究物件: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主要学术流派和历代着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

研究意义: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学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研究内容:各个学术流派的一般概况及各家学说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贡献。

研究前提:学术流派属人为划分。医家从各个方面、角度来认识辨析医理,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但不同学派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述医理、阐医道于方方面面,并且有相互之间的包容性。须要兼学并蓄,开拓视野,广泛吸收,从善如流。以达到从各家学说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为临床实践服务。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远古时代医药学的发生和源流

《礼记·曲礼》: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从伏羲制九针到着成《黄帝针灸》;

从黄帝歧伯论经脉到着成《素女脉诀》;从神农尝百草到着成《神农本草经》。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自春秋战国至东汉末的时期,中医学学术发展较快、成就较大。《黄帝内经》、

《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学典籍相继诞生,在理论和临床方面都有了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整套的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各种学术文化的创立和发展医学发展和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中医学术的七大流派

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攻邪学派、温补学派、温热学派

⑴汉以前著名医学家及其医疗实践

(战国)扁鹊(秦越人)

师承长桑君,

传于子阳、子豹、子容、子明、子越

(汉)淳于意(仓公)

师承长桑君公乘阳庆、公孙华宋邑、高期……

《汉书·艺文志》载: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

以《内经》、《难经》相较就有多处不一。如论命门、三焦,等等

⑵汉代《伤寒杂病论》:

汉代医家(西元150~216)张机(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其学术理论源于古医经家,其治法方药源于古经方家,研究伤寒、杂病的诊治规律,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伤寒杂病论》亦被奉为经典。自此以来,医家结合自身实践,学习研究《伤寒论》,历代不衰,遂形成医家众多的伤寒学派。

⑶晋、唐、宋、元、明、清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

伤寒学派:自晋唐以后,历代医家皆有研究和领悟。初期以收集旧论为要,继之则从多个方面加以探讨六经本质及诸病证为务。以时代之序,则分别有:王叔和、孙思邈、庞安时、朱肱、成无己、方有执、余昌、柯琴、陈修园。

河间学派:金元时期医学家刘河间(完素),重《内经》理论,阐发六气病机。虽宗《伤寒论》之学,但能创立“火热论”,治主寒凉,又称寒凉派。

易水学派:金元张元素,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华氏中藏经》、

《小儿药证直诀》等影响下,重藏府之虚实寒热而分析疾病,创立“藏府病机学说”。后李杲(东垣)继承其说,独重后天脾胃,着《脾胃论》,又称补土派。

攻邪学派:宋金医学家张从正,号戴人,字子和。宗《内经》、《难经》、《伤寒论》,私淑刘完素。临床上独树旗帜,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张用汗、吐、下三法治疗,后称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朱丹溪,为刘完素三传弟子。倡“阳有余,阴不足”理论,治疗以泻火、养阴为主,开后世滋阴一派之先河。

温补学派:至明代,探讨藏府病机侧重于虚损病证,尤其重视先后天,并在肾命门水火的认识上发挥尤多。形成善用温补治疗疾病,代表医家有薛己(立斋)、张介宾(景岳)、赵献可、孙一奎、李中梓等。

温热学派:明朝末年,温疫病广泛流行,用伤寒法治之无效。吴又可为开创、叶天士、吴塘为中坚的医家们,对温疫着重研究实践,并取得理论和临床的重大成就,对温病学的病变体系认识并确立了不同于以往的治疗体系,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形成了温热学派。可以说是自《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对外感热病研究领域的最为重要的成就。

学术争鸣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确立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体系,其后二千年,众多医家发展、临床总结,形成众多学术流派,进行学术争鸣,促进中医学不断发展,充实和检验理论体系,阐述和扩大了医学理论的意义,积累有效治疗方药。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展现中医学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的巨大成就及其个人丰富的医学造诣修养的各个方面。使后学的医生从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中得到启发和指导。从中找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将来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明确方向。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