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赋能科技创新 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提供智力支撑.docx

以人才赋能科技创新 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提供智力支撑.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人才赋能科技创新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提供智力支撑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全面扩容激活人才链,着力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突出问题,助推实现从科研到产业的“关键一跃”。新余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赋予新余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战略定位,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人才赋能科技创新,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打造新型工业强市。

立足企业需求以产聚才,激活企业科技创新“源动力”。推进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新余市牢固树立企业引才主体地位,围绕制造业6条重点产业链和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分产业制定“对接新钢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支持锂电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专项人才政策,组建钢铁、锂、房地产建筑3个省级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集聚各类科技人才1300余人,实施科研项目87个,获授权专利170余项,取得经济效益超38亿元。创新实施“研发飞地”模式,重点支持建设研发飞地19家,共申报重点科研项目168个、研发新产品487个,取得综合经济效益42亿元。下一步,新余市将立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人才的扩容提质,激活企业科技创新源生动力。一方面,支持企业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我所有。建立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收集发布机制,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重点产业人才图谱,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链专场引才。探索校企人才共引共享,推动市内重点企业与本地高校联合开展博士人才“双落户”试点,发挥编制吸引力帮助企业招引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支持企业面向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央企业,引聘一批“科技副总”。另一方面,支持企业与市外科研团队和院所强强联合集聚科研智慧为我所用。落实支持研发飞地建设若干措施,继续支持企业在经济发达、科技聚集的地区建立研发飞地,高效对接城市创新资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研发在异地、转化在新余”。

立足实绩导向创新用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新动能”。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新余市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积极构建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开辟人才积分评价、企业举荐评价2条高层次人才评价新渠道,27位一线科技人才凭借科技贡献、科研成果等被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组建“工博士”服务团,选派4批次47名本地高校工学博士入企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申报或实施科技项目20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3项已实现产业化。下一步,新余市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方面,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认定,拓展职称自主评价新领域。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着力破解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人才“数量少、作用弱、留不住”的问题。另一方面,持续选派用好“工博士”服务团,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合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科研人才进行技术攻关。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调动人才自主研发积极性。

立足长远发展自主育才,锻造科技创新发展“生力军”。坚持人才自主培养,是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新余市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自主培育人才上,充分发挥14个国家级平台和94个省级平台作用,为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沃土。试行市级名家计划,首批选育17名科技创新等领军人才,给予引导资金380万元。将高技能人才视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结对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自主创办技工院校,培育了一批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下一步,新余市将进一步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着力锻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科技创新“生力军”。一方面,围绕“6313”行动计划,建设建强一批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支持新钢公司建设钢铁技术研究院,推动有研集团国家动力电池检测中心分中心落户,为人才创新创造搭设更大舞台。另一方面,落实青年科技人才“九条”等人才新政,推动青年科技人员到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重要平台基地等担任负责人和骨干,选育储备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同时,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师徒结对技术传承机制,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

文档评论(0)

feining1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