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docxVIP

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1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学习《夏日绝句》,结合注释,读懂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借助资料,体会诗歌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

学习

重难点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夏日绝句》这首诗歌的字面含义并不难理解,但学生缺少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所以对诗人表达的情感难以产生共鸣。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猜测作者,激情入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摒弃了古诗教学中老套的介绍作者的形式,而改用根据资料猜测作者的新鲜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作者浓厚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介绍诗人在忧国忧民情怀驱动之下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谓“课未始,情已动”。】

1.出示资料,猜测作者。

她,是一位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多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2.介绍背景,激情导入。

她就是李清照。可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却在国破家亡、风雨飘摇时,目睹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收复中原,此时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夏日绝句》。

学习任务二: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1.呈现诗歌,配乐范读。(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1)同学们听出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的吗?(预设:悲愤、激昂)

(2)谁来试着读一读?(个别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3.小组轮读,理解诗句。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读一小句,边读边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补充、纠正。

学习任务三:引入资料,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体味浅显的语言背后那一颗悲愤、滚烫的心。因此,在学生停滞于浅层次的所得时,通过学生搜集或老师提供的方式,把资料和背景恰到好处地引入课堂,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借助注释,理解“思项羽”。

(1)“项羽”是什么人?可以让学生读注释,也可以请学生对注释内容进行补充。

(2)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说说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教师补充项羽不肯过江东资料: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预设:不愿苟且偷生,有骨气,有气节)

(3)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引导想象: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5)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背景介绍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她愤慨,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融洽已经一去不返。

1128年,二人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夏日绝句》这首诗。

2.补充资料,理解诗人的愤慨之情。

(1)补充资料,深化理解。

是啊!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苟且偷生。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2)引读: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生大声朗读全诗)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学生再次朗读全诗)

3.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同学们,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爱国诗,诗的前两句是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