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2.《石钟山记》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棱镜中的石钟山——研读石钟山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石钟山记》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苏轼对石钟山的描写与感悟。

培养学生通过多棱镜式的多角度思考,分析文本深层含义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石钟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明确:1、自然风貌奇特:石钟山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当微风鼓浪时,水石相击,会发出如洪钟般的响声,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站在山顶,可以南望匡庐,北镇长江,看长江滔滔,观鄱湖浩淼,江湖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这就是著名的“江湖两色”。

2、地质地貌特殊:石钟山属丹霞地貌,其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皱、透、瘦、漏、丑等特点,千姿百态。山间沟壑纵横,石林遍布山巅,形态各异。特别是石钟山的蘑菇岩,远望犹如一尊凝目垂手的“坐佛”,近观则形似一只蹲着的雄狮,形态栩栩如生。

3、地理位置独特: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之岸,鄱阳湖之滨,不仅风景雄奇秀丽,而且自古即为军事要塞,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

4、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石钟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也是江西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此外,石钟山的古建筑与石碑、石刻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

思考:如果石钟山是一个多棱镜,它会折射出哪些不同的色彩或意义?

明确:1、自然之美:石钟山作为自然地理景观,首先折射出的是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它的山峦叠嶂、水石相击、江湖两色等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历史文化的厚重:石钟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苏轼的《石钟山记》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同时它也是军事要塞,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因此,它折射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底蕴。

3、人生哲理的启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通过亲身探访石钟山,得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深刻哲理。石钟山因此也可以被视为一个象征,折射出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应该持有开放、探索的态度,以及对于事物真相的追求。

4、地域特色的展现:石钟山位于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它折射出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貌与地域文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这一地区的韵味与特色。

5、旅游价值的体现:作为AAAA级旅游景区,石钟山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它折射出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体现了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如果将石钟山比作一个多棱镜,它会折射出自然之美、历史文化的厚重、人生哲理的启示、地域特色的展现以及旅游价值的体现等多种色彩与意义。这些色彩与意义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石钟山这一独特而多彩的文化与自然景观。

补充简要介绍苏轼及其《石钟山记》的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创作背景: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今属河南),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写了这篇文章。

二、阅读课文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石钟山记》,标出不懂的词句。

教师讲解难点词句,确保学生理解文意。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彭蠡:古代对鄱阳湖的称呼,学生可能对这个古称不太熟悉。

焉:古汉语中常用作代词或助词,这里表示“在那里”。

2。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相搏:相互撞击的意思,学生可能对这个词汇的具体含义不太了解。

洪钟:大钟,用以形容声音洪亮。

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士大夫:古代对官员或学者的统称,与现代的概念有所不同。

绝壁:陡峭的山崖,学生可能对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和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