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39
第四篇疾病照护模块
第八章康复照护技能
第五节协助良肢位摆放
一、项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09-28发布《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康复照护模块中,功能位摆放及肢体被动活动,要求为卧床老年人摆放功能位并协助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其中摆放功能位:应为老年人摆放舒适体位,使肢体处于功能位。
二、良肢位的概念
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师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见下图),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脑卒中病人典型的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为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下肢为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如下图所示)
(上肢)
(下肢)
三、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在床上卧或半卧的时间越长,痉挛越严重,而且在他逐渐开始坐和站时就越害怕直立位的运动(由于体位性低血压和直立反射)。
2.长时间制动可能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褥疮、坠积性肺炎等。
3.避免肌张力过高和活动丧失的并发症。
四、良肢位摆放开始时间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3个月内神经细胞的自生重塑功能是最好的,所以是康复的最佳时期)
五、良肢位摆放的意义
保护肩关节、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保护骨盆,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旋、外展;
保护足踝、预防足下垂,足内翻;
预防患肢水肿、关节畸形及失用性综合征;
预防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
有效提高脑卒中软瘫期病人压疮的治愈率;
保持血液循环顺畅,抑制痉挛模式,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操作方便,成本低,不需要过多的器械和设备,在病房就可以进行
六、良肢位摆放的优点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
健侧卧位是以健侧为参照系摆正患侧肢体,进行正确的感觉输入。
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肢体被拉长,减少痉挛。
必采取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痉挛,抑制痉挛,保持良好功能的关键。
七、良肢位摆放的要点
瘫患者出现的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屈曲位。
八、良肢位摆放的操作
偏瘫早期卧床体位可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俯卧位、床上坐位、轮椅坐位5种姿势轮换,最好多采取侧卧位,仰卧位一般要相对少采用。
1.仰卧位
缺点︰异常反射最强;发生压疮危险性增加,尽可能少用
头颈部:头部垫枕略屈曲,避免过伸、过屈及侧屈,面朝患侧。
肩胛:肩胛下垫软枕,(肩胛骨上抬,前伸,防肩下垂,半脱位)。
上肢:肩外展、肘伸展、腕背伸、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拇指外展、手指分开伸展(可以防止上肢内收、内旋、挛缩和手的浮肿)。
下肢:髋部垫软枕,稍内旋,下肢中立位,膝轻度屈曲位,踝关节90°、足尖向上(可以防止髋外旋,膝过伸)。
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因其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
(2)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增加。
(3)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2.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最重要的体位。优点:增加对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患侧拉长,减轻痉挛;健手能自由活动。
头颈部:枕于舒适位,略屈曲,躯干后背部放置枕头支撑,取放松体位。
上肢:患侧前伸(与躯干不小于90°)肩部向前、患肩屈曲、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掌心向上、五指外展,健侧置于身体上。(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抓握反射的影响而引起手内肌的痉挛)
下肢:患侧在后、髋伸展、膝略屈曲,踝关节背屈,保持90°。健侧髋、膝均屈曲,置于身前枕头上,如同向前迈一步。
确保肩胛骨处于向前位,防止肩胛骨回缩及受压。
要点总结:
患侧上肢:肩胛骨前伸
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
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
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
患侧卧位:
(1)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引起疼痛;
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