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在危急关头是如何与敌人进行紧张周旋的。

3.朗读感悟,身临其境地进入故事,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感受母子三人身处险境的机敏、冷静、沉着和勇敢。

4.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个性和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5.走进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品质,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人周旋的。

教学难点:

揣摩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他们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和勇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蜡烛,大机密。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伯诺德夫人的家,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吧!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精读指导:

(一)过渡:

1.质疑:这里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独特之处?(藏有绝密情报。板书:绝密情报)

2.这份绝密情报重要吗?重要到什么程度?(关系到整个情报站的安危,关系着一家三口的生死。板书:一家三口的生死)

3.叙述:绝密情报关系着一家三口的生死,通过上节课与文本对话,我们知道了伯诺德母子三人所从事的是(学生:情报传递工作),要出色地完成情报的传递工作,先要保护好这份绝密情报,如何藏?藏在哪里?成了这母子三人的第一要务。看,伯诺德夫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二)指导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有关句段:

1.(出示课件二: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问:读了这句话,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诺德夫人?(绞尽脑汁、到处藏情报的伯诺德夫人。)那些词语能看出来为了藏好情报伯诺德夫人真的是煞费苦心?(许多、始终)

2.是呀,如何藏?藏到哪里才安全呢?孩子们,帮帮伯诺德夫人想想办法吧。(学生进行口语练说:如何藏?怎样藏?)

3.相机对学生的“绝妙”主意进行表扬。我们一起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那里。(出示课件三: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孩子们,伯诺德夫人的主意好不好?为什么?(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是一个怎样的伯诺德夫人呢?(相机板书:聪明、智慧过人等)

4.智慧过人的伯诺德夫人用“绝妙”的主意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情报是安全的,但这种好运是否会一直持续呢?让我们跟着德军的脚步一起去伯诺德夫人的家里吧。听,德军来了。

(三)出示课件四:第三自然段。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本段中表示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句。

1.交流:从本段第一句话的“闯”字中,我们读出了这是三个怎样的德军?(蛮横无理、霸道……)

2.面对德军的蛮横无理,更牵动人心的是那藏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此时,伯诺德夫人知道—(学生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机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叙述:身为一个情报工作者,伯诺德夫人有责任保护好情报;身为一个母亲,伯诺德夫人更有义务保护好她的孩子。双重的使命使得伯诺德夫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半截蜡烛。

4.指导学生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5.交流:从“急忙”当中我们读出了什么?(时间紧迫、时间就是生命……)“瞧,先生们,这盏灯亮。”这句话为什么不用感叹号而用句号,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伯诺德夫人镇定、聪明、做事不留痕迹……)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的“似乎”不要行吗?(不行,因为…)

6.的确,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蜡烛的燃烧意味着危险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嘀嗒,嘀嗒,”那不是钟声,而是死神的脚步声,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站起来了?(杰克)

(四)出示课件五:(第五自然段)。学生小声读这一自然段,问:杰克想端走蜡烛,他的借口是什么?(学生读杰克的话)从中尉的举动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他们的—(野蛮、粗鲁、不讲理等)

1.蜡烛被夺回去了,杰克的计划破灭了,他有没有惊慌?你是从那里读出来的?(学生读“孩子是懂事的……默默地坐待着。”)孩子们,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杰克?(相机板书:镇定、从容等)

2.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出示课件六,指导学生读这两句话)。交流:此时的蜡烛马上就要燃尽熄灭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跟着烛焰一起摇动。再读这两句话,危险即将降临,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文档评论(0)

薄荷味的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