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历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TOC\o1-3\h\z\u1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定义及分类 1

1.1定义 1

1.2分类 2

2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历程 5

2.1萌芽阶段 5

2.2发展阶段 5

2.3全面研究、实用阶段 6

2.4深入研究、推广应用、完善规范阶段 6

3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程应用实例 8

3.1多层工业厂房 8

3.2高层建筑 10

3.3桥梁结构 10

4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前景 11

参考文献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的发展概述

PAGE1

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的发展概述

1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定义及分类

1.1定义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1]。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主要形式包括组合结构、组合楼板、组合桁架、组合柱等组合承重体系以及组合斜撑、组合剪力墙等组合抗侧力体系,应用领域包括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如图1所示)、大跨桥梁、地下工程、矿山工程、港口工程以及组合加固和修复工程等[2]。本文主要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介绍。

图1赛格广场大厦(深圳)

钢-混凝土组合梁作为建筑房屋的横向承重构件,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成一个整体来抵抗各种外界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钢梁抗拉、混凝土板受压性能好的优点,与非组合梁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一系列的优点:

(1)组合梁截面中混凝土主要受压,钢梁受拉,能过充分发挥材料特性,

现浇混凝土翼板组合梁和预制混凝土翼板组合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组合梁,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性能好等优点。预制板在施工阶段作为模板,在使用阶段则作为楼面板或桥面板的一部分参与板的受力,同时还作为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一部分参与组合梁的受力,做到了物尽其用。

(4)压型钢板混凝土翼板组合梁(图3-d):随着我国钢材产量和加工技术的提高,压型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可以作为模板,在使用阶段的使用功能则取决于压型钢板的形状、规格及构造。对于带有压痕和抗剪键的开口型压型钢板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闭口型和缩口型压型钢板,还可以代替混凝土板中的下部受力钢筋,其他类型的压型钢板一般则只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

图3不同混凝土翼板形式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形式

组合梁采用的钢梁形式有工字型(轧制工字型钢、H型钢或焊接组合工字形钢)、箱型、钢桁架、蜂窝形钢梁等。同时,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按照施加预应力的部位不同,又可以分为在混凝土翼板里施加预应力的方式,也称体内预应力,目的是降低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的拉应力以控制混凝土开裂或减小裂缝宽度;也可以只在钢梁内施加预应力,以减小使用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正弯矩区钢梁的最大拉应力,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体外预应力。

2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历程

组合梁由于能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应用。组合梁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在桥梁结构中的大跨桥面梁、工业建筑中的重荷载平台梁和吊车梁以及对结构高度和自重都有较高要求的民用建筑组合楼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1][3](示意图见图4):

2.1萌芽阶段

钢-混凝土组合梁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随后在30年代中期出现了钢梁和混凝土翼板之间的多种抗剪连接件构造方法,这一时期是组合梁处于萌芽状态的初始阶段。1922年,MackayHM在加拿大Domion桥梁公司进行了2根外包混凝土钢梁试验[4],几乎在同时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也进行了外包混凝土钢梁的试验,1923年Caughen首次进行6根T型组合梁试验,建议可以根据材料力学方法进行设计。上述试验中试件在钢与混凝土交界面均没有机械连接件。而在1923至1939年间,美国、英国及其他欧洲各国等就没有连接件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开展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其中以1939年Batho、Lash和Kirkham的试验研究最为深入全面[5]。研究表明,没有机械连接件的钢与混凝土接触面,在滑移一旦出现时组合梁就开始破坏。1933年Maning等第一次研究了采用机械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梁。1933年Ros首次设计了推出试验来研究抗剪连接件,该方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配有机械连接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是在1935-1936年间,瑞士人Voellmy进行螺旋筋剪力连接件组合梁试验[6]。

可以看到,处于萌芽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虑防水需要的外包混凝土钢梁及其实用连接件的研究。该阶段探索性的研究为后续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发展阶段

在这一个阶段,2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