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封到临安:两宋都城的城市格局与市民生活.docxVIP

从开封到临安:两宋都城的城市格局与市民生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开封到临安:两宋都城的城市格局与市民生活

开封与临安,分别曾经作为宋代的都城,两宋时期,以这两座都城为中心,都各自发展出灿烂的文化。那么,北宋都城开封与南宋都城临安在都城格局、城市河道、城市的市民生活方面都有哪些异同?

一、两宋都城的格局

北宋都城的基本格局比较清楚,目前经过考古发掘的有北宋东京城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和城门等大量宋代重要古遗址。考古勘探表明,北宋东京城是一座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城池,并由外向内依次筑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墙。外城注重加强防防御功能,牙道种植榆柳,二百步各置防城武库。《宋会要辑稿·方域》载,“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国朝以来,号曰阙城,亦曰里城。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国朝以来,号曰国城,亦曰外城,又曰罗城。”经实测,整个外城呈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外城东墙约7660米,西墙约7590米,南墙约6990米,北墙约6940米,外城周长29120米,合今58华里。

图1北宋开封城格局示意图

隋开皇九年(589),置杭州,初治馀杭,不久后移治钱唐。《咸淳临安志》载杭州明确有“城郭”之说,是由隋楊素创,周长三十六里。《九域志》载“唐昭宗景福二年(893)錢鏐發民夫二十萬及十三都軍士築羅城,周七十里”,以上可见郭城兴建早于罗城。从一些记载可知,唐末时期的杭州是二重城墙,由此可以推测宋代早期的杭州临安城应该是二重城墙,子城(内城)——罗城(外城),依据这些考古勘探和发掘的成果,结合历史文献和舆图,参照古今重叠型城址的复原方法初步复原南宋临安城的布局并了解其特点。临安城是一座由外城、皇城两重城垣组成的由地方城市改建而成的都城,外城坐南朝北,平面不甚规整,呈近似的长方形,皇城依山而建位于城中南部最高处。城内以纵街横巷式的街道系统为基本规划,采用开放式的街巷制,街巷的走向受到城内主要河流河道的影响,从城南延伸至城北。都城礼制性受到旧城地势的束缚未能充分依循旧制展开。

图2南宋临安城格局示意图

二、两宋都城的宫城与皇城

与唐代相仿,北宋的宫城在整个城市的西北方位,周长大约是2.5公里,与唐代宫城相比面积缩小了不少。《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宫城周回五里,即唐宣武军节度使治所,梁以为建昌宫,后唐复为宣武军治,晋为大宁宫。国朝建隆三年五月诏广城,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以修之。”经实测,北宋皇城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其东、西墙各长约690米,南、北墙各长约570米,四墙全长2520米左右。考古资料显示宫城东墙长约690米,墙宽8-10米,西墙长约690米,残宽约8米,南墙长约570米,残宽10-12米,北墙长约570米,残宽约12米。宫城以西华门-东华门为界将整个宫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至宋代晚期,北宋皇城形成宫城、皇城、延福五位和六位的环套宫城格局。

见诸《乾道临安志》所载州治在吴越时期已经存在,最早的郡守也从这一时期开始。但是真正获得有序治理的时期应该是从唐朝开始,从贞观中期开始每一任郡守都留下较为清晰的记录。白居易为唐代第六任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锺泄其水溉田千顷。”唐时期杭州东南形胜的名声渐渐打开,唐至北宋时期列位刺史在任,在府治中和周边都有所新建。北宋时期州治未变,至南宋建炎四年(1129)年作为行在,《乾道临安志》载“建炎四年,翠华驻跸,今徙治清波门之北,以奉国尼寺(即净因寺)故基创建。”行在即后来的大内宫城就在旧子城旧址增建,“大内在凤皇山之东,以临安府旧治子城增筑,南曰丽正门。”考古发掘显示南宋皇城北墙在万松岭路南。皇城东墙位于馒头山东麓,东侧为中河高架,南段地处馒头山路西侧的断崖上。皇城南墙位于今宋城路北侧,大部分与宋城路平行,目前地表已不见城墙遗迹。皇城西墙南端与南墙衔接,向北经过宋城路105号住宅东侧,北端抵达凤凰山南麓的一处陡坡,目前地表无遗存。南宋临安城宫城所处的位置与北宋时期截然不同,出于安全的考虑宫城的位置西面和北面为凤凰山所环绕,其西南面的位置俯瞰钱塘江,因此再无往南面平铺的可能。从现存的《南宋皇城图》上看,南面宫城外皆是池水,在宫城与外城之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道路,向南置水门、便门,这一方位主要是为了防御的目的考虑。而城市重心放到了北面,朝向宫城北面城市沿着山脉和水脉扩张,呈现出狭长的形状。皇城的正南门外一条道路较短,无法形成延伸的都城中轴线,相反的,在宫城北门形成了都城的御街。十分明显地当时在都城中十分活跃的市,又位于宫城的北面,这座城市的布局与唐至北宋时期那种规整、完善的都城之制相去甚远,可以说它基本冲击掉了一个方正格局的稳固的都城,而代之以流动的,更为随机的都城形状。

三、两宋都城的运河与水系???

图3宋代的汴河周边景象

在后周疏浚汴河、五丈河、蔡河的基础上,北宋又开发了金水河,形成“四水贯都”。与唐代都城相比,宋

文档评论(0)

138****1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