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doc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具体钢琴作品舒曼的《童年情景》为例,提出可行性方案。旨在通过理解“聆听能力”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促进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研究意义:“聆听能力”是钢琴演奏与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可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演奏的水平,拓宽学生音乐视野。让学生学会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为音乐教育实践提供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二、前期研究综述

关于对“音乐聆听”的理解国内外钢琴演奏与教育大师们都有着自己深刻的看法,如李木子(2017)在《钢琴艺术》上发表的文章《聆听、感受、表演、超越》——记“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音乐节”系列讲座中写道,我国教育泰斗但昭义教授表示“乐谱所能带给演奏者的提示仅仅是作曲家创作意图中的一二,要想真正把握完美的演奏一首乐曲除了乐谱还应该找到这些隐藏在乐谱中的音乐密码,比如了解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创作风格已经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聆听、感受和演奏演同一时期同一作曲家的同一风格作品等方法①”。朱昊冰(2018)在《钢琴艺术》杂志中提到过她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时,享有美国最成功教师之一盛誉的钢琴教育家授卞和京(WhaKyungByun)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对她的音乐从“去听”到“听到”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从无意识聆听到发觉录音机录下和实际弹奏有出入的对比聆听,到抛开录音机在内心深处建立链接与演奏时进行调试的互动聆听,再到最后触动内心想象而激发大脑发出指令,从而带动肢体去表达的深度聆听几个方面阐述。2010年学者沈茜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中发表的论文“在想象中呼吸与聆听——钢琴演奏中控制联想鉴赏方法的提出”的文章中也提到,作曲家以标题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命名,这种形式会将鉴赏者带入到演奏氛围与情景想象的听觉“画面”中去,从而引导人们更深层次的感知美、欣赏美③和朱昊冰形成了内外的呼应。因此“聆听能力”的培养在演奏与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具体将如何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例子进行更详细的了解。

三、作曲家风格特色及“聆听能力”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一)作曲家风格及作品特色

《童年情景》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1838年时在莱比锡所写,这套作品原有三十首,但舒曼最后只选择了其中的十三首发表。这套作品的作品号是op.15,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因此相比他早年的创作而言,更游刃有余地展现了舒曼音乐风格中的细腻与诗意。这套作品是一部很私人化的组曲,可以理解为舒曼写给克拉拉的情书。这里用成年人的视角描绘了儿童时期的场景,而这些场景都是舒曼作为克拉拉父亲的钢琴学生,在克拉拉儿童时与其相识,一起度过的美好过往的点点滴滴。这套作品的十三首曲子按照顺序是《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奇怪的传说》《捉迷藏》《孩子的请求》《心满意足》《重要事件》《梦幻曲》《在壁炉旁》《木马游戏》《过分认真》《惊吓》《入眠》《诗人的话》,整套作品串联起了一幅只属于他们的美好画面。

作为作曲家,舒曼的童年并不像莫扎特、李斯特等人一样很早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他出生于一个出版社家庭,七岁学习钢琴,十六岁遵循母亲的意愿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继续进修钢琴。克拉拉的父亲维克正是他重要的钢琴老师,但由于舒曼对于钢琴演奏的强烈的炙爱与急于求成的心情,导致了他手指受伤从而无法继续演奏的客观事实,因此为了继续他对音乐的追求与梦想,他将目标转向了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方面。1840年舒曼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而他创办的《新音乐杂志》也在当时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为当时的音乐界带来了独特的见解和洞察力。舒曼的音乐创作中,动机精致、短小是他的特点,他的音乐中还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文字游戏”。例如第一部作品《阿贝格变奏曲》AbeggVariationsOp.1中“阿贝格”这五个字母A-B-E-G-G正好构成了他音乐中的主题动机,这样的“游戏”遍布在舒曼的各个作品中,比如说专属于克拉拉的“克拉拉旋律动机”,比如说他笔下的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约瑟比乌斯和佛洛里斯坦。其中佛洛里斯坦(Florestan)代表了他音乐作品中狂放、反抗斗争的形象而约瑟比乌斯(Eusebius)则代表了内敛安静与温文尔雅的人物形象。舒曼有时还会在谱面上将他们用E或F标注出来等等。这些独特的魅力都是其他作曲家所不能匹及的。

舒曼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体现是组曲形式,如Op.2《蝴蝶》、Op.9《狂欢节》、Op.15《童年情景》等,每套组曲都串联了各种有趣的故事。《蝴蝶》中舒曼根据保罗的小说以散文形式而创作了十二首作品,通过《化妆舞会》拉开序幕,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