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doc

论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

引言

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高度繁荣时期,在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舒曼创作的许多音乐都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此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美称,舒曼在钢琴领域首创了钢琴小品套曲的这种体裁,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艺术财富。《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曲子组成,每个曲子看似独立,却又相互联系,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孩子们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生活场景。整部套曲有趣,活泼,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舒曼钢琴套曲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感悟舒曼音乐作品,更准确地演奏《童年情景》这部钢琴作品。

一、舒曼及其音乐作品创作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是十九世纪进步浪漫主义最鲜明的代表人物,德国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与音乐评论家之一,1810年6月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诞生了,舒曼出生在一个书商家庭,由于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也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做了铺垫,舒曼7岁时就尝试创作小型钢琴小曲,有出色的即兴演奏才能。在1826年他的父亲逝世了,16岁的舒曼到莱比锡学习法律,由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跟随弗里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在1830年舒曼学习了他喜欢的音乐专业,但刻苦过激的训练使手指造成了永久性的伤病,18年他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万分,最后选择跳进了莱茵河后被救起,两年后在那里逝世,终年46岁。

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创作的音乐都深刻地反映着一种时代的精神,而今我们可能无法在还原舒曼创作《童年情景》时内心的情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作曲家舒曼留下的资料,给我们开辟了一扇心灵之窗。特别是当时舒曼写给爱妻克拉拉的书信,将这些信笺串联起来就是这部作品最好的背景介绍。关于《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追溯到1838年,当时舒曼给随父亲在维也纳巡回演出中的恋人克拉拉写信。舒曼在信中写道:“趁我现在还没有忘记。我刚刚写作完的,正是你过去写给我信中那句话的一种回声效应,你在那次信中说过“你几乎像个小孩一样时常想念我”。①舒曼与克拉拉一直遭到维克的反对,强行中断了他们的接触,而后舒曼将对克拉拉的思念转化成创作的力量,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1838年3月17日,舒曼创作的《童年情景》献给了克拉拉,克拉拉也非常喜欢舒曼的这首《童年情景》,这首作品无论是情感的细腻处理、风格的独特韵味都特别能打动克拉拉。然而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的成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舒曼的《章年情景》在生前并没有获得关注,在舒曼去世后,他的大量作品才获得世人的认可,这首作品才经久不衰,毫无疑问地说这首作品奠定了钢琴套曲在音乐发展史中的地位。

二、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创作特征

旋律。浪漫主义时期诗歌和文学兴盛,舒曼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音乐非常注重旋律线条的自由流畅,他善于运用旋律线条使音乐作品充满诗意和幻想性,优美细腻,他的音乐作品多采用方整的乐句,他也经常研究巴赫作品的复调音乐,因而他的作品经常加入复调织体。也会运用主题音调来进行旋律的创作。善于把握主题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在《童年情景》中第三首《捉迷藏》就是舒曼运用主调织体创作的,主旋律在右手,左手是伴奏音型,乐句中连线与跳音之间形成鲜明的强弱对比。

节奏,舒曼的感情性格丰富、复杂,因而在节奏上运用了复杂多变的节奏型来丰富音乐的内容,在这首《童年情景》中,切分与附点节奏是最常用的节奏型。第二首《奇异的故事》是采用附点节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孩童们看见奇异事物时的新奇与兴奋的心情。通过多变的节奏来增加音乐音响效果。《竹马游戏》整首都是切分节奏型,这首曲子打破了传统3/4拍强弱弱节奏的概念,而是在第三拍上突出强调重音,动感增强,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塑造了孩子们骑着竹马玩耍时的兴高采烈神态,切分节奏刻画了孩子们骑竹马欢乐情景就像是在草原上纵情狂奔。

和声。舒曼在和声上运用了具有浪漫主义时期的特点,通过不协和和弦、副属和弦及和弦外音等和声的使用使舒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童年情景》中比较典型的是第一首《异国和异国人民》,运用副属与重属和弦,来烘托乐曲的和声效果,在第四首《孩子们的请求》和第九首《竹马游戏》都运用了持续低音进行,属持续音与主持续音交替。这些复杂的和声也正是舒曼音乐创作的巧妙之处,通过这些丰富的和声织体,才使音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缥缈不定。

曲式。在曲式结构的创作上舒曼比较偏爱小品这种短小的体裁,《童年情景》的13首套曲多数为短小结构,由于对文学与诗歌的浓厚兴趣使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善于描绘乐曲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童年情景》中13首小曲中,第一,三,六,七,八,九,十二,十三首都采用了单三曲式结构,第二,十和第四首采用了单二和一段式的结构,第十一首甚至还用了回旋曲式,由此可知小型曲式是舒曼创作音乐作品重点选用的曲式结构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