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文本分析.doc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文本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文本分析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以个人情感作为导向,音乐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述和刻画,注重艺术间的相互融合,特别是音乐与文学、诗歌等艺术间的融合,作品旋律优美、语言精练、构思新颖、笔法细腻,充满浪漫主义诗意性和幻想性。《童年情景》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1838年舒曼写给心上人克拉拉的一封信中说道:“不知是否应于你曾经说过的话,对你来说,我有时像个小孩,总之,我突然有了灵感,即席作而成大约三十首精巧的小曲子,我选出十二首(原文如此),将它们起名为《童年情景》,没有任何作品像《童年情景》一样,是真正从我心里流出来的。你会感到有兴趣的,不过你必须暂时忘记你是一个技艺精湛的演奏家……”[1]103《童年情景》由此而产生了。

舒曼完成了《童年情景》这部作品的创作,便立刻致信于克拉拉并写道:“我发现再也没有什么事能像过去几天中我所经历的那样,在期待渴望的神态意境中产生的一系列想象,我一直在等待你的来信,同时写了一部又一部作品——有惊世骇俗,有疯狂怪意的,有温馨宜人的,你演奏它们时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确实如此,我有时觉得自己简直要和音乐一起爆炸了。”[2]56在其他书信中能体会到舒曼的真情用意,他也非常喜欢这些小曲,常说道“每次弹这些曲子,孩提时的许多情景便会在脑海里复苏,使我深深感动”。[3]92从这些书信中我们不难意会到舒曼对克拉拉极度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套曲《童年情景》在他们关系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传达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分析《童年情景》,必须建立在对作品音乐语汇深层剖析的基础上,包括作品音乐的结构、曲式、和声等方面。本章节以苏珊·霍伊-德拉海姆编订的《童年情景》(湖南文艺出版社)版本为主,对音乐语汇进行全面分析。

全曲旋律主要由三个动机构成:

1.向上六度跳进再反向级进。例如:

2.以一个音为中心的辅助音形式。例如:

3.向上级进音阶。例如:

第一首《异国和异国人民》

《异国和异国人民》是整部套曲的第一首,充当全曲的序曲引言,单三部曲式结构,描写孩提时听到异国故事或见到异国人民时自然流露出一种好奇的神态,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幻想远方神秘的国度。音乐令人感动、令人陶醉,把人们带入美妙的梦境。

A段由两个平行句构成,旋律线条分三个声部进行,高声部主题旋律开头以六度跳进,第一小节旋律线条最高点出现在减七和弦上,最终回归于F属和弦。和声新颖而独特,体现了舒曼音响的独特的魅力,其中第一句出现的减七和弦是全乐句的点睛之笔,是全曲的亮点。中声部以三连音来衬托如歌的旋律,应保持整体大线条的连贯性。低声部旋律则是高声部的呼应。

B段是A段的发展和扩充,由动机Ⅱ和动机Ⅲ构成,主旋律移至低音声部,运用了动机Ⅰ的节奏型,需要强调突出;高声部旋律由三度音程构旋律走向承旋转趋势,两种结构型及两条不同的旋律走趋向,体现了舒曼复调性思维的创作特色。

第二首《奇异的故事》

听大人讲故事是孩子们的乐趣。孩子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大人们讲故事,眼神里流露出好奇的神情。

A段中前两个乐句为4+4为平行乐句,每个乐句由两个小分句构成,从不完整小节开始起句,前句仿佛是大人们在给孩子陈述故事情节,后者仿佛孩子们在提出“为什么”的疑问,形成一种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语调。第二小乐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8~16)小节是前8小节的重复,其中特色之处为反复使用的节奏型。

B段为不平衡的对比句(4+8)结构,旋律线条以音阶式为主,(17~20)小节乐思进一步展开,音乐在情绪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仿佛陷入了安静与沉思中。动机短小、节奏丰富,旋律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孩子听到奇异故事后充满好奇的表情和神态。

第三首《捉迷藏》

紧跟前曲的思路,孩子们听完了故事一窝蜂地跑到院子里你追我赶的玩捉迷藏游戏,你追我赶拼命地跑,开心地笑……作者通过跳跃的伴奏以及上下快速的十六音符跳音,描绘孩子们捉迷藏时你追我赶、开心喜悦的心情。

A段由A(4+14)的平行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每个乐句力度上的强后弱,体现出一种幽默的风趣,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跳动形象刻画了孩子们你追我赶游玩的情境。

B段是A乐段的扩充,调式发生变化,旋律走向及构思与A段一致,第一句的四小节采用A段的节奏型,第二句(13~16)小节调式发生变化,还原1和还原4的出现使转为C大调,左手节奏型也发生了变化,第15小节出现了#A即b小调的导音,通过属七和弦导入再现部。

第五首《无比的幸福》

天真的孩子们很容易得到幸福和满足感,或是一个糖果、一件礼物,甚至一句鼓励或夸奖的言语,都会使那颗幼小的心灵感到无比的幸福[4]32。此首乐曲是前一首乐曲的发展,音乐在欢快的旋律以及丰富的和声织体中表现了孩子获得满足后的喜悦心情,脸上流露出无比幸福的笑容。

(5~8)小节,动机Ⅰ在低声部与高声部交替进行,后上升模进,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