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子课题》项目2.5.2 竹织叶野螟的识别及防治.ppt

《园林植物保护子课题》项目2.5.2 竹织叶野螟的识别及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蛹:长12-14mm,橙色,腹部较细,末端有钩状臀棘数根。茧椭圆形,长约15mm,在竹苞内或表土上的为丝质茧,在土内做土质茧(以土为茧,没有丝)。

2、竹织叶野螟的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1年1代,少数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过冬。翌年5月初过冬幼虫开始化蛹,蛹10-15天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需吸食花蜜才能交尾产卵,卵块产于嫩叶背面,呈鱼鳞状,卵3-5天孵化。初孵化幼虫取食竹叶上的表皮,2龄后吐丝卷叶躲在其中取食,并形成大的虫苞。幼虫在6月中、下旬为害,7-8月为害盛期,被害竹上虫苞累累,多达300余个,竹叶被食尽,竹枝发黄,直至10月仍可见少数幼虫为害。3、竹织叶野螟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结合竹林抚育,清除林间、林缘小灌木,减少蜜源植物;冬季松土,可以增加过冬幼虫死亡。(2)物理防治。根据成虫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3、竹织叶野螟的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幼虫期林中施放赤眼蜂。大面积发生为害,可用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每hm2施药量375-525mL。离蚕区较远的竹林,可以喷Bt、白僵菌。(4)化学防治。在6月底发现幼虫苞叶时,可用90%敌百虫500倍液等喷雾。竹林较密,可使用烟剂毒杀成虫和幼龄幼虫,杀虫效果较好。所需能力培训1、竹织叶野螟的识别及防治(1)胸、翅、足、眼等的全面观察,以翅的形态为主对竹织叶野螟进行识别。(2)根据幼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3)当地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的跟踪观察确定。(4)多积累、多比较,认真观察。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

学会工具书的应用:不同版本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以及网络资料查阅。实际工作步骤序号步骤竹织叶野螟的识别及防治备注1第一步在网络上搜集竹织叶野螟的图片有代表性图片2第二步找出竹织叶野螟的形态特征、说出竹织叶野螟的为害特点、生活习性重点观察体、翅颜色3第三步归纳竹织叶野螟的典型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并填表填表4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整理工作任务训练任务一: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竹织叶野螟的图片及资料,并通过观察填写竹织叶野螟的详细情况。竹织叶野螟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评价结果应得实得17.5任务二:在校园内观察被竹织叶野螟为害的园林树木,描出为害特点。竹织叶野螟为害特点评价结果应得实得12.5工作能力检查评估查看当地各种危害的园林植物竹织叶野螟的数量。**单击此处编辑内容单击此处编辑内容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内容单击此处编辑内容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内容单击此处编辑内容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内容单击此处编辑内容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模块二: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项目2.5螟蛾类的防治典型工作任务2.5.2竹织叶野螟的识别及防治典型工作任务2.5.2竹织叶野螟的识别及防治所需知识学习所需能力培训实际工作步骤工作任务训练检查评估所需知识学习1、对竹织叶野螟进行识别。(1)成虫为主(2)头:形态、颜色。(3)翅:形态、质地、类型。(4)胸:颜色、形状。(5)体:大小、形状。形态特征【别名】竹螟、竹苞虫、竹卷叶虫。【目科】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危害对象】佛肚竹、毛竹、淡竹、刚竹、箬竹、慈竹、箭竹、金竹、泡桐、樟树等。【危害征状】幼虫在新生嫩竹叶上吐丝卷叶取食,严重时吃光竹叶,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甚至使大面积竹子枯死,受害毛竹砍下后重量减轻35%-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