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综合征合并病毒性局灶脑膜炎4例临床浅析.docx

Hunt综合征合并病毒性局灶脑膜炎4例临床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Hunt综合征合并病毒性局灶脑膜炎4例临床浅析

【关键词】Hunt综合征;病毒性局灶脑膜炎

Hunt综合征合并病毒性局灶脑膜炎临床少见,本科近2年共收治4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搜集本科近2年来收治的48例Hunt综合征中4例合并病毒性局灶脑膜炎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7~68岁,平均49岁;病程2~10周。病前无特殊诱因。

1.2临床表现

4例中3例以头痛、耳痛伴发热起病,1例以咽痛伴发热起病。4例分别在发病1~6天后出现左耳疱疹、左侧周围性面瘫。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听力下降、眼震、呕吐等症状。2例有颈抵抗。2例有球麻痹表现,其中1例伴有左外展神经麻痹和右侧下肢瘫痪。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蛋白、糖、氯化物正常。2例脑电图异常。

1.3治疗及预后

4例患者除对症治疗外均给予更昔洛韦、地塞米松等治疗2周。1例给甘露醇治疗1周。4例患者经治疗均预后良好,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后症状缓解,脑脊液复查恢复正常出院;另2例分别于治疗4周及10周后病情稳定,脑脊液复查恢复正常出院,仍遗留左侧周围性面瘫、左外展麻痹、饮水呛咳等症状,6个月后回访完全恢复。

2讨论

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指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伴有剧烈耳部疼痛或耳部带状疱疹以及内耳的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907年由美国神经病学家JamesRamsayHunt首先描述[1]。患者幼年时多有感染水痘病史,病毒常潜伏在脊髓神经根中,当某些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被激发,引起其侵犯的神经发生病变,出现带状疱疹发作。有时病毒能沿神经向颅内侵犯引起病毒性局灶脑膜炎[2],甚至出现脑干损伤症状[3]。本组4例患者在病程中分别出现头痛、耳痛、咽痛、发热、呕吐、患侧周围性面瘫、颈抵抗、球麻痹、肢体瘫痪等症状。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及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经更昔洛韦、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脑脊液复查均恢复正常。符合带状疱疹病毒性局灶脑膜炎的诊断。Hunt综合征合并局灶病毒脑膜炎常易误诊。如果患者起病时未出现疱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Bell麻痹等;如患者有头晕、呕吐、行走不稳,常误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4]。因此笔者以为,对患侧耳痛,面部神经痛伴周围性面瘫,即使没有发现耳部、咽部疱疹也要警惕早期Hunt综合征。对同时合并头痛、发热、颈部抵抗甚至出现脑干损伤的症状时更应警惕合并局灶病毒脑膜炎的可能,应及时行CSF、MRI、EEG等检查,及早干预,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本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在发病后72h内应用更昔洛韦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效果较好。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之后研制成功的又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疱疹病毒药,其进入细胞后由病毒的激酶诱导生成三磷酸化合物,竞争性抑制疱疹病毒的DNA聚合酶而终止病毒DNA链的增长[5]。成人剂量每次5mg/kg,每12h静脉滴注1次,滴注时间不少于1h,疗程不超过2周[6]。本组病例疗程为14天,均未出现上述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可消除面神经水肿,促进面瘫恢复。早期联合应用微波照射可显著减轻面神经变性,同时可增强神经兴奋性,恢复听力。

文档评论(0)

minc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孝感韵康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900094750514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