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运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14页的篇幅

BC1046BC770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东周春秋(BC770—BC476)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战国(BC475—BC221)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BC256时空观念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整合目录】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经济大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富民思想二、政治大变革:列国纷争、变法运动三、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四、思想大活跃: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关注学习聚焦本质:旧的社会秩序瓦解新的社会秩序重建

(1)农业:工具:铁制农具、牛耕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生产方式:个体小农重农抑商(2)手工业:(3)商业:1、原因:2、表现一、经济大发展依据P11概括主要表现(4)经济政策:冶铁、分工货币、城市、私商3、影响:为大一统奠定物质基础战国铁犁战国铁农具战国青铜牛尊相关史料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半两钱(秦国通行)煮盐业羽毛齿革粮食羊马盐池药材冶铁业基础梳理

重点探讨铁犁牛耕带来的影响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公田抛废、私田开辟生产力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阶级关系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政治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实战验收〗战国时期各国货币D

史料实证二、政治大变革1、列国纷争(2)影响①春秋争霸②战国兼并(1)表现①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了(奴-封),256BC秦灭东周。②国家数量不断减少,呈统一的趋势。③各民族进一步交融(第一次高潮)华夏族发展壮大。基础梳理相关史料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大夫夺权,兼并频繁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

历史解释2、战国的变法运动(1)背景①经济:②政治:③军事:④思想: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相关史料P11第二段P13问题探究生产力的提高,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建立封建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法家学说成为推行变法的思想武器基础梳理

依据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作用经济军事政治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农业发展、土地私有、抑制商业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打击贵族势力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强化对基层的统治,稳定秩序。普遍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产生于春秋,普遍于战国)加强中央集权评价①性质:封建性②意义: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辩证:以积极为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影响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依法治国(2)效果最显著-秦国商鞅变法(356BC)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3.政治保障:秦孝公的大力支持4.舆论宣传:取信于民5.社会环境:有利商鞅最终命运如何?商鞅变法的措施被废除了吗?唯物史观P12学思之窗认识①治国理念:不拘泥古法旧方、变通。②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