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氧 B.空气 C.海水 D.生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氧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生铁属于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甲烷燃烧 D.冰雪消融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详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是利用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是利用钢的延展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利用合金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4.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下列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

A.KOH B.C2H6O C.Na2CO3 D.P2O5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C2H6O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是由Na、C、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是由P、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清洁能源

煤炭、石油、太阳能

B

糖类物质

蔗糖、淀粉、纤维素

C

酸性物质

胃液、食醋、肥皂水

D

合成材料

塑料、涤纶、玻璃钢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煤炭、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错误;

B、蔗糖、淀粉、纤维素均属于糖类物质,正确;

C、胃液中含有盐酸,食醋中含有醋酸,均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错误;

D、塑料、涤纶(合成纤维的一种)均属于合成材料,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故选B。

6.粗盐提纯实验需经过下列操作,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粗盐时,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且要“左物右码”,故A正确;

B、溶解常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食盐,故B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B。

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加碘食盐区分淀粉和葡萄糖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羊毛

C.加热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NH4HCO3

D.用盐酸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加碘食盐中不含单质碘,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葡萄糖,错误;

B、蚕丝和羊毛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灼烧,均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错误;

C、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Na2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C。

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O、Fe、Si

B.溶液的pH由大到小:柠檬汁、食盐水、石灰水

C.利用金属的年代由先到后:Fe、Cu、Al

D.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Na2S、Na2SO3、Na2SO4

【答案】D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书籍、案列评析、合同PDF、医学电子书、教学设计、课件、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