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抒情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B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C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通过老妇的话,可以感受到差役的凶横残暴。

D诗歌的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暮”而“夜”,由“夜”而“夜久”,由“夜久”而“天明”。

B“请从吏夜归”的“请”字,表明诗人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诗人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战争。

C老妇的“致词”内容都是差役逼出来的,“致词”的内容三层之间的“换韵”也暗示了这一点。

D本诗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诗人在诗中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也直接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

3.对这首诗前四句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三、四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四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4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体现了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抓走了。

C.全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盛气凌人的差役形象和一个饱受欺凌的老媪形象。诗人明写差役,暗写老妇。

D.本诗既抒发了诗人对人们的同情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遣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呼”与“啼”,“怒”与“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之后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处境使人同情,老妇很希望以此博得差役的同情,让其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着老妇已经出征,表现了其如花木兰替父从军般的英雄气概。

7.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紧围绕“有吏夜捉人”展开故事情节的。

B.“二男新战死”表明了这一家人已经为了国家做出了重大牺牲。

C.“出入无完裙”表明了人民生活的极度困苦。

D.“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连夜逃走了。

8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歌颂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诗人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战争。

C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主要内容是叙事性的,诗中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不带任何的抒情色彩。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参考答案

1A(本诗是一首叙事诗)

2D(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含蓄的揭露批判了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

3A(诗人“暮投石壕村”)

4C(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

5B(运用“对照”或“对比”手法)

6D7D

8C(内容是叙事性的,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但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