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论文.docx

教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适当降低任务风险性和模糊程度,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兼顾其个体差异和实际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支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和实施激励机制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教整整六个学年了,这期间在感受到自己不断成长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我说的这些“麻烦”就是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孩子上课注意力就是不能集中,有的孩子就是对语文、英语感兴趣,一看到数学就害怕;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和在课间的表现判若两人;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熄火”。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上不断的理论学习,我想从学习动机这个方面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要想有效地解决以上这些“麻烦”,我们需要认真的了解隐藏在这些“麻烦”背后的各种学习动机因素,然后再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可解释引发、定向与维持学习行为的原因。例如,一名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书本知识掌握的得还行,可是有一天她的叔叔带她在路边散步,叔叔问她:”已知这条路的右边有21盏路灯,每相邻两盏路灯之间有4棵树,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棵树吗?”这位同学想到了一一间隔排列,但是她发现和书本上的一一间隔排列又不相同,她嘴里支支吾吾,抓耳挠腮。这时叔叔告诉她先利用一一间隔排列算共有多少个间隔,再用间隔数乘4即可得到答案。这名学生这才发现自己光会学数学书本知识而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变通着去运用。非常强烈的羞耻感促发她学好数学的行为。于是她每天除了认真听课完成练习之外,更加注重在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直至在班级名列前茅,她也因此真正爱上了数学学习。这个例子恰好说明了学习动机能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或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涉及到很多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教师作为一种情境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对孩子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想从教师这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作为教师,课堂上我们提问题、布置任务是少不了的。我们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应注意适当的降低任务的风险性(可能失败的概率)和模糊程度(预期的答案是否明确),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帮助的。不少老师爱采用复杂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这样的话就需要老师们更多的指导了,不然如果孩子们觉得回答问题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预期的答案不够明确的话,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和泄气,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失去学习兴趣。例如,在给三年级的学生教学利用铺地锦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的时候,我们应亲自在黑板上画方格以及确立两个乘数在方格上的书写位置,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去计算以及乘积的书写位置,最后确定乘积是多少。这一过程是需要我们亲自示范的,如果就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去探索的话,相信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的话,掌握这种算法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任务难度应该具有区分效度,题目太难或者太过简单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我们既要使学生感到,想要取得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如果孩子们认为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取得成功或者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不能成功,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低级的水平。最后,我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真实性的任务,如果让学生记忆他们很少用的定义,或者学习只有在考试时才出现的东西,或者复习他们已经理解的功课,他们的动机就会减弱。但是如果任务既是真实的、有趣的,又是有意义的,就能促发他们强的学习动机。在带领学生学习1平方米是如何定义后,我问了“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回答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那么大。我接着问了“1平方米的地面大约能站多少名同学?”这个问题。有的说4个,有的说5个,有的说7个。通过现场验证,原来1平方米的地面能十几个学生,这大大出乎了同学们的意料。通过这样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不能光凭猜想,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去亲自验证的,孩子们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到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也被激发了,他们会更加喜欢数学课堂,愿意主动去探索数学获得知识。

在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们在给予的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除了给予等级评定外,还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顺应性的评语。不能只给等级或者同一等级的评语给的完全相同,评语一定要反映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刚开始从教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批改作业只划等级,并没有给予顺应性的评语,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以及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除了给予学生的作业评定等级外,还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了顺应性的评价,这样效果是明显的。另外一个就是反馈了,反馈必须要及时,并且保证学生能听得懂我们的反馈语言。这样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更清晰、深刻的了解。这会促使他们及时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后续应进行哪些针对性的练习,进而促进他们进步以及进一步增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