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黄茶加工与品质形成-代表性黄茶的初制工艺.ppt

49 黄茶加工与品质形成-代表性黄茶的初制工艺.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饶漾萍

代表性黄茶的初制工艺主讲人:饶漾萍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饶漾萍

(一)黄芽茶初制工艺(二)黄小茶初制工艺(三)黄大茶初制工艺

(一)黄芽茶初制工艺芽茶中较为有名的有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这里以君山银针为例介绍黄芽茶初制工艺。

君山银针全是芽头制成,鲜叶采摘要求较为严格。初制工艺流程杀青摊放初烘摊放初包复烘摊放复包干燥

鲜叶摊放至散发出清香即可进行杀青,霍山黄芽的杀青分生锅和熟锅两步。生锅相当于真正意义上的杀青;熟锅实为做形,米用低温锅炒,炒至叶身皱缩、芽梢挺直、叶质柔软、约五成干时即可出锅摊晾。

待在制品冷却回潮后用烘笼进行初烘,采用高温快烘,烘至芽叶稍有刺手感、约六成干时要趁热进入闷黄工序。霍山黄芽的闷黄需将初烘叶置于团簸之内,覆上潮湿的棉布后静置,直至叶色发黄、散发花香为止,一般需要8~10小时。

闷黄适度的在制品依次进入复烘、摊放、拣剔和复火工序,其中复烘后的摊放所需时间较长,约为两三天,待叶色嫩绿微黄披毫即可。复烘摊放复包基本相当于重复上述的初烘、摊放和初包过程

黄小茶花色较多,包括霍山黄芽、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平阳黄汤等,这里以霍山黄芽为例介绍黄小茶加工工艺。(二)黄小茶初制工艺

霍山黄芽鲜叶原料在一芽一叶到一芽三叶之间。其基本工艺流程为摊放杀青摊晾初烘闷黄复烘摊放拣剔

闷黄适度的在制品依次以下工序。复烘摊放拣剔复火烘后的摊放所需时间较长,约为两三天,待叶色嫩绿微黄披毫即可。

(二)黄大茶初制工艺常见的黄大茶有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这里以霍山黄大茶为例介绍黄大茶加工工艺。

黄大茶原料较为租老,通常为一芽四五叶。工艺流程为杀青初烘闷黄拉小火拉老火

黄大茶的杀青也分生锅和熟锅,不过操手法略有不同,是用大竹扫把代替手翻炒茶叶以达到杀青和做形的目的。

闷黄杀青适度的叶子初烘至七八成干后趁热进入闷黄工序,闷黄操作与霍山黄芽无异,不过闷黄时间较长,约为7天,闷黄适度的叶子黄变均匀。拉小火用烘笼进行“拉小火”以达到初烘从果,烘至九成干后继续趁热闷黄7~10天。

拉老火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在制品黄变和内质的转化,黄大茶特有的“锅巴香”就形成于此。采用传统人工烘焙法,两人一组手抬烘笼来回走烘,同时几秒钟翻动一次芽叶,烘至芽叶上霜后趁热装箱。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饶漾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