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第20章 小世界现象.ppt

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第20章 小世界现象.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模型的最佳工作参数理论结果:当q=2时,分散搜索达到最佳效果仿真实验:由几亿个节点组成的网络中,考察不同的q值在分散搜索中的效果对于这种规模的网络,在指数q介于1.5和2.0之间时搜索效果最佳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最佳的性能指数q越来越接近2横轴为参数q,纵轴为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所需的平均时间(跳步)Nature2000*d-q:为什么q=2时模型效果最佳?考虑节点v随机落到距离在d到2d环内区域的概率节点数与d2成正比(均匀分布,节点数与面积成比例)q=2意味着随机连接到其中一个节点的概率与d-2成比例因此从v发出的随机连接落到该区域的概率与d无关意味着(1)无论一个转发节点与目标节点相距多远,他都可能有一个离目标距离近一半的朋友;(2)信件离目标越近,与目标有边的可能性就越大节点数与d2成正比,连接到每个节点的概率与d-2成正比,于是到这个区域的概率与d无关这也意味着远程朋友数在人口数中的占比随距离平方递减*模型的验证与推广大规模在线社会网络是否(如何)体现了这个(Watts-Strogatz-Kleinberg)网络的特点?如果没有体现,则可能说明这个网络作为社会网络的模型还不够好,否则就是对模型可靠性的支持什么是需要验证的特点?从地理上看,一个节点在任一距离范围的朋友数量(对应连接)在同等距离上网络节点总数中的占比(对应于概率)随距离按反平方递减如果是,则说明随机形成的社会网络可能具有某种本质的参数!但是,在线社会网络如何体现均匀地理位置关系?不同节点的同“距离”圈中的节点数相同*LiveJournal(LJ),1999年建立的社交网站*来自LiveJournal的实验数据50万用户,含邮政编码信息(地理信息)但他们是不均匀分布的,不符合模型的假设,需要做一些“适配性”工作依据地理信息定义一个节点相对于另一个节点的排名节点w在节点v眼里的排名,rank(w)等于网络中比w离v近的节点的个数。LiveJournal中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布同一排名含同样多节点,统一了不同密度的区域*社会网络中结合地理位置信息的节点排名可以看成是节点在地理上均匀分布时区域范围概念的一种推广,“排名”与“距离”有对应关系这就使我们能一般性地处理节点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了*************小世界现象StanleyMilgram,1933-1984TheSmall-worldProblem,PsychologyToday,1967(第20章)要点与目标小世界的基本性质短路经可发现最佳距离*小世界的研究范式实验发现模型解释模拟验明大数据实证已有知识和地理/网络距离的作用“小世界”的研究之路Milgram的实验(1967)第一个惊奇:六度分隔!第二个惊奇:那些信居然能沿短路径到达!Watts-Strogatz的社会网络模型,对第一个惊奇给予了解释(1998)Watts-Strogatz-Kleinberg模型,对第二个惊奇给予了解释(2000)W-S-K模型在多个大规模OSN中得到验证(2005)实验现象理论解释测量验证*StanleyMilgram的实验几百名“初始者”,要求每人努力通过转发让一个指定的人收到一封信;向每个初始者提供了目标收信人的姓名、地址、职业等个人信息;规定:参与者只能将信件直接发给能直呼其名的熟人,并请他继续转发。因此,如果一个参与者不认识目标收信人,则他不能直接将信寄给他;要求参与者力争让这信件能尽早达到目的地;结果,约三分之一的信件经过平均六次转发到达了目标*在网上,从北大如何到东北大学?北京大学?相关链接?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国内大学?辽宁?东北大学如何从东北大学到北大?东北大学?快速链接(CERNET东北地区中心)?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CERNET2成员(北京大学)在新浪微博上,从“北京大学李晓明”几步能走到“姚晨”?有理由相信:新浪微博也是一个“小世界”实验结果带给人们两点惊奇社会网络中两节点间包含丰富的短路径通过“有意识的转发”能够“自动地”找到这些短路径问题为什么社会网络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源于社会网络的哪些基本原理?换句话说,能否依据社会网络的某些基本原理,说明这种这种性质的必然性?*形成社会网络的两种基本力量同质性(选择,社会影响),三元闭包家庭成员,邻里关系,同学,同事对应社会网络中的大量的“三角形”体现某种“亲近”(例如地理范围的)弱联系偶然的原因,认识的“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胖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