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规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学标准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设”的一种具体指导,着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化解释;教学难点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的作用。

要是学生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必须在其较好掌握减数分裂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而这恰恰又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两个难点。教师应该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其次在有些细节内容上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比如开始问题探讨中“一个是看不见得染色体一个是看的见的基因,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推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教学实例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课堂实录]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意图

引入:教师创设主题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归纳旧知识而带出问题情境)

①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以下问题: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能产生的哪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A与a两种,比例为1:1)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的哪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AB、Ab、aB与ab四种,比例为1:1:1:1)

②根据减数分裂,回答以下问题:

具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具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又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

(两种,1:1;四种,1:1:1:1)

请同学们分析这种个体的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对数相等,配子的种类相等的情况是偶然的原因吗?还是因为基因和染色体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呢?

学生回顾、归纳旧知识,并感知问题。

?

?

?

?

?

?

?

?

以旧带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萨顿的假说”。

思考:

1、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证明“萨顿假说”或你的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并交流:

(部分学生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

?学生阅读“萨顿的假说”。

(①学生普遍认为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萨顿的假说”。②部分学生提出怎样设计实验的疑问。)

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类比推理法,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质疑与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验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教师继续引导:

萨顿的假说并没有立即得到另一位生物学家摩尔根的认同,他还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教师一边指导学生阅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一边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

1、为什么用眼色性状作实验观察的对象呢?

2、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与性别有什么关系?

3、你能尝试解释此实验现象吗?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

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可以用遗传图解把实验过程表达出来吗?

教师再引导思考,请学生回答:

你认为摩尔根实验成功的原因有什么呢?

总结:细心的观察----果蝇的白眼,实验的巧妙:红眼与白眼性状与性别的联系,使实验分析的目标锁定在性染色体上,从而建立了红眼基因、白眼基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