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仲景,领会经方中桂枝的六种用法.pdf

跟随仲景,领会经方中桂枝的六种用法.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跟随仲景,领会经方中桂枝的六种用法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

谢您的支持!

桂枝,《本经》称其味辛性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呕,

利关节,补中益气”。《本草再新》称其“能温中行血,健脾燥胃,

消肿利湿”。在《伤寒杂病论》诸方中用桂枝者约占40%,有取其辛

散,有取其健胃,有取其行血,有取其兴奋,而又有取其镇静。在各

方中有为主药,有为辅药,也有作为反佐之药,不一而足。不仅药物

配伍不同,作用改变,且用量大小,作用亦有差异。凡此种种,均有

法度,可于《伤寒杂病论》中求之。

有人曾统计,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桂枝的方剂有77首,

其中组方有74首,加味方有3首。《伤寒杂病论》桂枝最小用量18

铢(2.3克),如桂枝二越婢一汤;最大用量5两(15克),如桂枝加桂

汤。桂枝味辛,性温,辛以发散,温以通阳,因此,桂枝是一个既可

发散表寒,又可温通里阳的中药。因桂枝温阳力弱,故一般不列入补

益药物。

桂枝在经方中大概有如下功效:

一、通阳解表

1.用于风寒表实证

如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汤、麻黄加术汤,以上各

方都含有桂枝和麻黄。麻黄与桂枝配伍常用于发汗解表。麻黄、桂枝

都属于辛温之药,麻黄善走卫分,擅长于发散阳气,开腠理、通毛窍,

为发汗散寒解表之要药;桂枝善走营分,专于透达,行于体表可解肌

祛风,走于四肢可通经散寒。在以上各方中,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

既可助麻黄发表散寒、宣肺平喘,又能通阳和营、祛除寒湿。

2.用于风寒表虚证

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辛温,辛能

散邪,温阳而扶卫;白芍酸寒,酸能缩汗,敛阴而益营。桂枝配白芍,

发散之中寓敛汗之意,不致温散太过;白芍配桂枝,固表之中有发汗

之功,以免留寇之虞。

二、通阳行痹

1.寒凝经脉

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以

上各方均可治疗痹证。《中藏经》:“痹者闭也。”《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

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桂枝辛散温通,善于走表通络,发散寒湿

邪气,通则不痛。

2.热郁经脉

如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桂枝汤,又称桂枝白虎汤,由白虎汤加

桂枝组成,最早见于《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

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本方配伍特点是寒凉为

主,酌加温药。原方中的用量,属清热药的石膏和知母分别是1斤(48

克)和6两(18克),属温药的桂枝用量仅为三两(9克),因此,全方还是

以寒凉清热为主。白虎汤功能清热泻火,和胃降逆,加入桂枝意在温

通经脉,适用于邪热内炽,兼有热郁经脉的病证。

三、通阳补虚

1.心阳虚

如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

蛎救逆汤、炙甘草汤。以上三方均属桂枝甘草汤类方。桂枝甘草汤出

自《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中桂枝用量4两,可以说是所有经方中桂

枝用量最大的(桂枝加桂汤中桂枝虽为5两,但分三次服,而桂枝甘

草汤是“顿服”,即一次过服完)。桂枝辛温,入心通阳;炙甘草甘

温,补中益气。二者相配,辛甘化阳,补益心阳。桂枝甘草汤是温心

阳的基础方,药味专捷,又取“顿服”,意在急复心阳。

2.脾阳虚

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重用甘温质润的饴糖为君,

温补脾胃,缓急止痛。桂枝温阳气,温经散寒;白芍养营阴,缓急止

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全方温中补虚

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故叶

天士言:“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

3.肾阳虚

如肾气丸。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主

治肾阳不足证。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桂枝辛温,温通阳气,

二药相合,补肾阳,助气化。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生精,配伍山茱萸

补肝阴,山药养脾精,阴生则阳长,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

四、通阳利水

1.脾虚停饮

如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见于《伤寒论》“伤寒,

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

身为振振摇者”,以及《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