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大理的流布和发展.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在的流布和开展

一、历史文化略述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根据出土文物和科学考古证明,早在旧石器

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肇始的遗迹。降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千年前,洱海

区域的白族先民就已率先迈入了稻作文明的门坎。公元前二世纪,汉王

朝已在设置郡县,特别是从隋末到元代的700年间,南诏国、国建都〔含

元代总管100年〕,曾长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漫长的古代历

史中,因文明灿烂而被清廷敕封为“文献名邦〞。朱熹说:“文者典籍

也,献者贤才也〞。“文献名邦〞其中当然蕴含了历代众多的书法家和灿

烂的书法作品。是故一州之现有两座国家级、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

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多项省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

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是绝无仅有的。

二、古代书法的流布和近现代遗存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白族是承受汉文化最早和汉文化水平很高

的民族。出土的周朝大型铜棺和编钟、铜鼓上就有精巧的图文,到了汉

代就有白族学子叔、盛览负笈蜀中司马相如门下,学成归来教授乡人,

文风渐成鼎盛,仅明清两代就产生过三千多举人进士,其中解元、翰林

十几人。这个数据在汉文化兴旺的中原地区也赫然可书,何况在古代一

个人口不多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足以说明白族自古领滇文化之先。中

国古代的举制度,开科选士,凡举孝廉,从秀才贡生直到状元,除了诗

词、文赋优秀外,书写亦必须上乘。由此也可以说,历史上中国书法的

传入、流布、普及、开展首开滇中先河。可惜由于历代兵燹的祸患,特

.

.

别是明军攻占后,彻底摧毁了500年古都阳苜咩城和历代王陵,并将“在

官之典籍、在民之简册,皆付之一炬,〞〔引自清代“滇系“〕使帧秩

浩敏的纸质文献荡然无存,所剩廖廖。但是即便如此,境至今仍然散落

有不可胜数的古碑、石刻和较多的书法馆藏与民间收藏,特别是流落在

海外的传世国宝,都足以证明历史上的书法遗存,举如:“南诏德化碑

“〔公元766年〕、“崇圣寺三塔石刻“〔唐、宋、明〕、“南诏铁柱“〔公

元872年〕、“南诏三年中兴二年画卷“题跋〔公元898年〕、“国写经“约

5000卷〔宋〕、“国画卷题跋“〔公元1177年〕、“元世祖平碑“〔公元1304

年〕、“剑川石窟题刻“〔唐、宋〕、“蛇骨塔题刻“〔唐〕、“弘圣寺塔题

刻“〔宋〕,国珍稀的百通元碑,以及明清以来谪的状元慎,著名的书画

家担当,高僧书法家中锋,提督编图、岭南宋湘、林则徐、梁启超都在

创作和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国父、朱德总司令、郭沫假设副委员长、舒

同主席,总统中正、徐世昌,前清遗老孝胥,社会名流于佑任、章太尖、

蔡元培、叔同、朴初、吴佩孚、袁嘉谷、根源、谷正伦、金汉鼎、朱培

德、龙云等都为留下了不可再得的墨迹题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

两位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第一位是白族著名文化名人藩,他撰写的武

侯祠“攻心联〞为、、、四代党和国家人所注重,其书写的大观楼第一长

联为海外瞩目。第二位是曾任民国政部长、考试院长的清末解元周钟岳,

先生是民国著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总统府〞三个榜书大字。

三、当代中国书法在的开展现状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后,的国民教育和全国一样有了巨大的开展,

白族自古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儿童从入学起必须每天学习毛笔字,

.

.

为少数民族地区书法的进一步普及提高和队伍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

件,所以的白族乡村写一手好毛笔字的农民很多,甚至毛笔字写得好坏

是群众衡量一个人文化上下的尺码。特别是“文革〞完毕后,在州委、

政府的领导和中国书协、省书协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杜乙简、长辛、马

福民等老一辈书法篆刻家的积极努力,于一九八一年成立了州书法家协

会,经过30年筚路篮缕的建立,现已开展成为具有州书协会员260人,

省书协会员66人,中国书协会员10人的州文联、省书协的团体会员。

州委、政府高度重视书法工作,州文联长期把书法创作和队伍建立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755747751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