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辛弃疾

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词中之龙”,同学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首壮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壹贰叁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品味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体会“壮词”的含义。领悟词人的雄心壮志,感受豪放派的艺术风格。重点难点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前后,词人失意退居江西上饶之时。他积极主张抗金,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遭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不得已在上饶一带赋闲隐居。陈亮是主张抗金北伐的爱国志士,他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也同是为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收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就是这次会面前后的作品。

题目解说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在唐代为舞曲,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赋,写作。壮词,豪放、雄壮的词。“以”,来。“之”代指陈同甫。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情怀的词。

整体感知1.跟范读朗读诗歌,标注读音、划分节奏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意,勾画重点字词,品味作者情感。

朗读诗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疏通词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把灯芯挑亮。梦回:梦中回到。连营: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醉里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中回到军营,号角声响成一片。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肉。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战歌。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疏通词意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了却:了结,完成。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响雷一样,震耳离弦。本想完成君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疏通词意

诗词赏析在了解本词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上下阙内容,赏析重点字词、分析其艺术手法及蕴含的情感。

诗词赏析1.上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描述军旅生活。具体写了看剑,闻号,分炙,奏乐,点兵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下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3.作者为什么“醉”?醉后为何“挑灯看剑”?诗词赏析“醉”字蕴含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梦”字蕴含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剑是词人将领身份的象征,词人深夜不睡只能通过喝酒排解心中的苦闷,正因为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消愁。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诗词赏析4.从写法角度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场景,描绘出一幅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失去的军旅生活之景。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诗词赏析5.梦境中作者重点回忆了哪两个场景?军营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