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词于史 词史画互证”.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寓词于史词史画互证”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寓词于史词史画互证——《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

1.1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回归史学”,进行课程定位。

本课的《课程标准》:1、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属于生活史的范畴。2、了解宋词、元曲的流行”。属于文化史的范畴。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学术界一般认为生活史应该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据此,都市生活也可以被整合进“文化”概念之中,可属于市民文化;本课教学立意为: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文化。

1.2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属于社会变化的内容之一;与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从社会生活、文学、史学三个层面生动地展示了宋元朝时期“雅俗共存、以俗为主”历史画卷。三个子目有什么关系呢?都市生活推动了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又反映了都市生活。两者的发展与前一课经济发展又密不可分。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展开教学设计,重新整合教材,引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1.3学情分析

那么学生的思维起点在哪里?根据学情的调研。我们知道了:学生对宋元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宋词名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文化、生活和经济、政治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

二、明确

看学习目标,本课目标确立的起点是核心素养,根据最前沿的理论,初中核心素养和高中有所不同。史料实证变为史料运用,历史解释变为历史理解,其它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基于此我设立的目标是:

1、通过读词说史、看图探史,感受宋元繁华的都市文化。列举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理解都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2.通过宋词、史料、《清明上河图》等资料,“词、画、史”互相印证。初步形成孤证不立,多重证据意识,自觉建立起文史之间的联系。

3、学生能认识、认同中华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豪感。初步形成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本课,所涉及的问题基本上属于生活史和文化史的范畴,所以很难用传统的重点难点来区分,所以确定重点:感受宋元繁华的都市文化。难点:理解都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三、设计

教学过程是目标落实的主阵地。

【导入新课】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人去过开封吗?在我,,这是一座被黄河封存的博物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来看,今天开封地下有几座城?层层叠压起来的这6座城池,立体地展现了2000多年的古代城市变迁史。一千年前的开封城是不是像词人眼中“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一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宋元时期繁荣的都市文化。

【自主阅读】接下来要对照问题,来阅读教材。注意要求:到底要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记?这是优秀学生的阅读记录。

【一、繁荣的词曲】

我们伴着音乐,一起猜一猜这是谁?信息一:其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信息二:两宋之交,风格委婉,第一才女;信息三:爱喝酒、善赌博的山东女汉子。没错就是李清照,大家都知道李清照的什么故事?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学生讲述视频)

看这位同学,自信大方,讲出了人生和作品转折点,像她的早期作品: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小女生的玩闹。再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就是后期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猜。这种猜谜的方式学生特别欢迎。学生一一猜出后并简单讲故事和代表诗词后,然后出示表格归纳。

问题设计:1.从特点和语言分析,词、诗、曲的区别?2.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宋代作品的主题为什么多是“爱国忧民”?

设计意图:考虑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给予“特点、语言、时代特征”等提示语。很多同学就说到了民族政权并立,有的说重文轻武,不是统一国家,这样有思维含量的答案。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士人文化和官方文化后,还可以追问“为什么宋元文学作品越来越口语化?”引入第二环节

1、皇州佳气正葱葱,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晁端礼《鹧鸪天》

1、皇州佳气正葱葱,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晁端礼《鹧鸪天》

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大约)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3、予行天下多矣,独此大都,足不及履,城阙之雄,风物之异。—《大都赋》(元)黃文仲

设计意图:考虑到诗歌的解读难度,选择了导课时已经运过的。学生比较熟悉的。

问题设计:

1、这些分别描述的是宋元哪一城市?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