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mCRC一线靶向治疗抗VEGF还是抗EGFR.ppt

2019-mCRC一线靶向治疗抗VEGF还是抗EGFR.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CRC一线靶向治疗——

抗VEGF还是抗EGFR?REVERCE研究中一线治疗几乎所有患者均使用了贝伐珠单抗(两组中使用率分别为96%和98%),而瑞戈非尼的抗瘤效应中,最主要也被认为是抗VEGF效应。因此,REVERCE研究也可以认为是一线抗VEGF失败后,二线是继续跨线抗VEGF还是交叉抗EGFR。结果与近期报道的PRODIGE18、SPIRIT、COMETS十分相似。REVERCE研究的左右半和RAS/BRAF两个亚组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在右半和RAS/BRAF突变患者中,由于患者对EGFR单抗无效或疗效微弱,因此无论是R-C模式还是C-R模式并不影响最终的OS期,这较易理解。而RAS/BRAF双野生型或左半患者中,结果更加支持继续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要优于二线交叉至EGFR单抗。这让人比较费解,本来这个群体是EGFR单抗治疗的优势群体,结果疗效反而不好。将近期这些研究结果全部汇总分析,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前期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影响了后续的抗EGFR治疗疗效,可见对RAS/BRAF野生型左半mCRC患者,抗EGFR与抗VEGF的顺序布局很重要。REVERCE结果支持一线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具有抗血管生成效应的瑞戈非尼序贯西妥昔单抗,要优于西妥昔单抗序贯瑞戈非尼;但换一个角度看,如此用法也许EGFR单抗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总结RAS/BRAF野生型的左半mCRC患者,靶向治疗的顺序是有意义的,医生有义务结合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提供的证据,以及客观治疗条件,为患者在治疗之初就进行合理科学的整体规划,对于有条件使用两类靶向药物的患者,最佳的靶向组合策略也许应该是一线EGFR单抗,然后贝伐珠单抗、TKI(瑞戈非尼)等,这样才能把每一个药物的效应发挥到最大。而一旦一线治疗选择了贝伐珠单抗,现有证据支持应该继续抗VEGF治疗(贝伐单抗跨线,或抗VEGFR的TKI瑞戈非尼),最后末线才来使用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谢谢!REVERCE研究:既往接受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瑞戈非尼(R)序贯西妥昔单抗(C)对比相反治疗顺序的随机Ⅱ期研究基本信息入组标准为KRAS-2野生型mCRC患者,既往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失败,未曾接受过EGFR单抗治疗,2015年3月后排除其他少见的RAS突变。治疗设计按1:1随机分两组。R-C组:瑞戈非尼(160mg/天,服3周,停1周),连续治疗到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然后交叉到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治疗至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C-R组:相反治疗顺序。主要终点及统计学考量总生存(OS),研究设计是检验两组治疗的疗效相似性,效力为80%,即预期中位OS期12个月,HR=0.8-1.25;一共需要180例样本量,观察到132个终点事件发生。研究随机分层因素包括随机时伊立替康的使用意向、既往贝伐珠单抗的使用情况以及研究中心。次要终点中最重要的是2个无进展生存(PFS)期,按照随机后的疾病进展(PD)为节点,第一次PD前的为第一治疗阶段,记为PFS1,研究者定义在R-C组为瑞戈非尼的PFS,在C-R组则为西妥昔单抗的PFS。两次PD之间的为第二治疗阶段,记为PFS2,研究者定义在R-C组为西妥昔单抗的PFS,在C-R组则为瑞戈非尼的PFS。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入组速度太慢,2016年9月,研究关闭,最后一共入组101例患者,R-C组51例,C-R组50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总体比较均衡,重要参数在R-C组对比C-R组:①既往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比例,96%对比98%;②PS0分比例,67%对比78%;③左半原发灶比例,75%对比86%;④入组时血液ctDNA的RAS野生型比例,90%对比88%;⑤成功接受序贯模式治疗的患者在两组均为86%。

主要终点OS结果显示,R-C组观察到了73%的终点事件,中位OS期为17.4个月,而C-R组则是88%的终点事件,中位OS期为11.6个月,HR=0.61(95%CI,0.39–0.96),P=0.029。

最重要的次要终点PFS期。R-C组对比C-R组,PFS1分别是2.4个月对4.2个月,HR=0.97(95%CI0.62-1.54),P=0.91;PFS2分别是5.2个月对比1.8个月,HR=0.29(95%CI,0.17–0.50),P0.0001。亚组分析结果影响OS的临床因素里,多数分层因素均与总体结果一致,支持R-C模式优于C-R模式。值得注意的有两个亚组情况,第一个是按原发灶左右半的亚组分析显示,左半患者R-C组的OS期为20.5个月,显著优于C-R组的11.9个月,HR=0.51(0,30-0.86),P=0.0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